蚂蚁,不只是支付( 四 )


与传统银行的业务竞争 , 使蚂蚁面临更严苛的监管 。而出于对金融理念的不同理解 , 也使其受到多方面的掣肘 。
2018年3月 , 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着较大风险 , 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 , 以及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比较突出 , 带来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的传染风险 。”
5月 , 监管当局就把蚂蚁金服及其他四家机构 , 纳入了金融控股集团监管首批试点 。
就在2020年7月底 , 央行下发《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 , 明确规定:各银行、信用社与蚂蚁花呗、借呗合作要单独列明 。随后 , 又公布花呗数据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 足见央行对这只巨型蚂蚁的重视 。
业内人士认为 , 这表明 , 蚂蚁的体量已经大到足以影响金融业生态的程度 , 这对于中国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有益 。对用户来说 , 征信数据越完善 , 守信用户获得金融服务就越便捷 。
马基雅维利曾说:“成就任何伟业都不可能没有风险 。”撬动了中国信用体系的马云 , 其梦想早已照进了现实 。
数字化平台
新商业的逻辑 , 就是要让其理性努力追上已经发生的改变 。
2020年 , 蚂蚁金服宣布 , 要把支付宝从金融支付平台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 , 聚焦服务业数字化 , 并确立“3年携手5万服务商 , 帮助4000万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的战略目标 。
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对此表示:“新服务时代正加速到来 , 但中国还有80%的服务业没有被数字化 。支付宝升级成数字生活开放平台 , 就是要打造服务业数字化的‘新基建’ 。通过自身平台升级、持续生态开放 , 携手服务商推动线下服务业加速变革 。”
蚂蚁金服意识到 , 仅仅帮商家把店铺搬到线上是不够的 , 关键是把积累十多年的能力开放出来 。
根据开放战略 , 整个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获客、经营、物流、小程序、会员管理、支付金融、地理位置推荐等资源将全部向商家开放 。
在金融行业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 , 蚂蚁又回归到了最初的平台战略 。高层们深知 , 市面上有那么多专业的金融机构 , 不缺蚂蚁一个 , 但打造一个聚合金融机构、让商家与之共舞的平台 , 这才是既具备底层技术实力、又深谙金融行业需求的蚂蚁的强项 。
从2017年起 , 蚂蚁高层就多次公开表示 , 蚂蚁金服未来会只做Tech(技术) , 支持金融机构去做好Fin(金融) 。而此前所申领牌照所从事的金融业务 , 刚好可以作为沉淀底层技术的试验田 。
当时 , 不少舆论质疑蚂蚁是在玩文字游戏 。但据《棱镜》报道 , 2019年末 , 蚂蚁支付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的占比已经各占45%左右 , 剩余10%的收入来自于金融云、技术开放平台、区块链等To B的硬技术 。同时 , 蚂蚁集团规划2021年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将达到65% , 要超过支付成为第一大收入项 。而在员工构成上 , 蚂蚁的技术人员占比也超过了63% 。
蚂蚁高管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 一些技术经过内部多年的研发和孵化 , 已经开始走出蚂蚁服务外部机构 。比如6月8日 , 蚂蚁成立全资控股的北京星奥贝斯科技 , 独立自研数据库产品OceanBase , 面向市场商业化;此前 , 支付宝也宣布从金融支付平台转型为生活服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