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抢人大战:猎头爆单,有公司被挖空( 三 )


当时华为已经有了十几万人的规模 , 而海思只有几百人 。跟他一样 , 他的同学们大都去了互联网公司、运营商、通讯公司 , 去芯片设计公司的最少 。
短短几年时间 , 高校已经成为抢夺芯片人才的另一个激烈战场 。
最高调的行动者要数任正非 。7 月 29 日至 31 日 , 他亲自带团队到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转了一圈 , 9月17日起又北上到中科院、北大、清华高调巡视 。
尽管通过学校抢学生是 HR 和猎头的正常操作 , 但中部某大学的集成电路与系统专业的教师王跃发现 , 今年的抢人潮似乎来得比往年更早 。
9 月份学生刚开学不久 , 已经有数家原先就和学院有合作关系的老牌企业、初创公司和课题组联系 , 提前锁定有意愿的学生 。今年就业普遍困难 , 他所在的大学虽然不是985、211 , 但今年7月份毕业的那波学生们“都不需要去外面找工作” , 去国企的、去初创公司的、去研究所的、去海外继续攻读的基本都有 。
摩尔精英数据显示 , 芯片设计行业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基本在20万-30万之间 。王跃今年毕业的学生们也普遍反映 , 毕业后月薪同比去年上浮了一两千 。
在王跃看来 , 学校学科建设才最刻不容缓 。
长期以来 , 集成电路设计专业都从属于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之下 , 不利于学科资源整合 。
不过今年的情况已经大大改观 。王跃所在的学校集成电路设计专业正在扩招当中 , 目前也正在筹备申请一级学科的资料——今年7月30日 , 集成电路专业独立成为一级学科的提案被正式通过了 。
此外 , 王跃发现 , 学生经过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后 , 到企业依旧会“脱节” , 入职后还要经过很长的培养时间才能上手 。
今年以来 , 也已有超过不少找到他所在学院 , 希望建立联合培养工作站——已经远超过往所有合作案例的数量 。在这种联合制度之下 ,  企业会有导师驻校 , 学科培养也会更关注技术落地和预研 。
03  被挖空的公司:抢人难守住人更难
可以说 , 中国芯片产业的转折点也是一部浓缩的大牛跳槽史:代表大陆和台湾芯片制造最高水平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 , 最初都是来自德州仪器 , 一家比英特尔还要早成立38年的半导体公司 。
大牛一呼百应 ,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千禧年 , 跟随二张从硅谷回国创业的技术人员也多达千人 。
这来自特殊的产业环境——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的《瓦森纳协定》 , 让国内很难实现尖端技术突围 , 只能引进比国外尖端技术落后几代的技术 。相比之下 , 抢人才是更具智慧的折中方案 。
不过 , 人才也是不可控的环节 。
刘问的芯片创业公司业务范围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全链路 , 但近期正处在危险边缘 。项目顾问是中国芯片行业的某位大牛 , 有了大佬背书 , 项目推进的前半年一直都很顺利 , 光速拿下天使轮融资 , 还和广州某区的政府敲定了投资协议 , 拿地建厂的准备也很顺利 , 大牛还帮忙带来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技术人员 。
不料在投资协议盖章的前一天 , 挖墙脚的人出现了 。上海市出面把刘问团队的核心技术人员几乎全部挖走 , “条件开得足足的” , 以致他的项目停滞 , 和广州某区的投资协议也被迫中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