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年经验很重要

大抵而言,我们无法从记忆库去一一检视,但是童年以来成长过程的经验,的确在我们性格的形态上烙下了脉络可寻的痕迹 。这是为什么此时此刻,爸妈对孩子的言行举止,绝不可怠忽 。
有一回,我应邀到美国洛杉矶演讲,当我坐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前座是一对美国籍年轻夫妇,他们带着约两岁的儿子同行,由于长程飞行,对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而言,实在是不好玩 。
因此,不时听到年轻爸爸出言制止,或是抢走小男孩的小枕头,甚至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伸出拳头揍他两下,等到小男孩痛得哇哇大叫,爸爸又举起手掌,怒目而视……
其实这幕景象不只是出现在这对美国父子身上,相信在世界各国角落,随时都可能发生类似的情形 。如果超越他们的角色来看,显然是一个脆弱无助的小男孩,正在被一个强壮有力的大人欺负;然而从父子关系的角度来看,则是一个严厉而不得法的爸爸,正在塑造儿子易怒、对抗的性格 。?
脉络可寻的性格
想想看,我们有可能巨细靡遗地记住出生后的所有遭遇吗?我们知道是哪一次误会,让我们对爸妈心存排斥吗?或者是哪一回因为被欺侮而个性变得退缩了?
大抵而言,我们无法从记忆库去一一检视,但是童年以来成长过程的经验,的确在我们性格的形态上烙下了脉络可寻的痕迹 。这是为什么此时刻,爸妈对孩子的言行举止,绝不可怠忽 。
【孩子的童年经验很重要】有位老师,她每天面对教室一位一问三不答,也面无表情的小学生感到很挫折 。后来,她到学生的家庭做访视,才发现学生的爸妈也是一问三不答,同样的也面无表情 。可以说,这个小朋友从小不论在情绪的表达、在性格的发展上,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和学习,这样他又如何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做到积极的拓展呢?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性格形成,甚至在胎儿阶段即已受影响,比如说,有自杀倾向的小孩,他们的妈妈在怀孕时,就曾经有过“不想要小baby”的想法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重视胎教的爸妈,很懂得在孕育孩子的过程尽量让母体舒适,让胎儿享受身心愉悦的成长 。
啼哭的孩子,抱不抱?
有个心理实验发现,在摇篮床上啼哭的小婴儿,如果大人完全不理不睬,甚至怒骂,小婴儿将逐渐缩短哭闹的时间;但这并不代表孩子懂得配合,反而是小婴儿正逐渐关闭情绪空间 。而像这样的小婴儿到了青春期,性格也会明显地变得退缩、消极而且不合群 。?
相反的,当小婴儿在啼哭时,虽不见得要立刻抱起来,但至少要靠到婴儿旁边与他说说话,这时,这个得到情感支持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将成为开朗、积极,同时人际关系良好的青少年了 。
在我们家中,自从有了皮皮和皮弟的加入,所有的大人更加亲密团结,因为我们有一个共识——孩子的童年只有这么一次,如果错过这个七岁前的教养黄金时刻,恐怕今后要努力改正、用心规劝,是难上加难,还不如珍惜孩子仿如白纸的童年,大家同心一致,从性格塑造,从习惯养成,从能力培训等方面提供最正面的引导 。?
记得有一回,我带着皮皮搭出租车准备从南京东路返家,就在车上,我每讲一句话,他就是唱反调地顶嘴 。弄到后来,车上的气氛弄僵了,出租车司机不好说什么,但也忍不住地说:“小朋友不乖哦!”
而一向自认耐心十足,专业有余的“超级阿嬷”——我,却只能对司机先生苦笑地说:“长大一定会更懂事啦!”
果不其然,正在皮弟经常吵闹的阶段,皮皮已经逐步上轨道了 。
这其中,我们大人有时用“冷处理”,有时用“热处理”来纠正他的不当行为 。例如,我们到便利商店,他看到冰淇淋、看到糖果就是吵着要吃,这时,我买了该买的东西,就会告诉他:“刚才进来这家店之前,我们已经说好,你只是陪我进来一下,不买任何东西,你现在可以看看玩具,我在门外等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