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儿童 及早免疫( 二 )


接种后出现副反应通常禁止再次接种百日咳疫苗 。这些副反应包括,7天内发生脑病;3天内出现惊厥,伴有发热或无发热;连续,严重,无法安慰的尖叫,哭泣持续3小时以上;在48小时内出现的虚脱或休克状态;48小时内出现无法解释的高温≥40 。5℃;以及即刻出现的对疫苗的严重的或过敏反应 。除了脑炎,已知所有这些反应都是DTaP发生的频率少于DTwP 。
DTaP或DTwP在最初三次基础免疫后,随后在15~20月龄,4~6岁要加强免疫 。以后每十年常规强化破伤风疫苗(指所有儿童和成人)以维持预防作用 。目前正在对青少年和成人应用DTaP进行评估,强化时,用成人吸附型的破伤风,白喉类毒素吸收更好 。由于可能发生类毒素的不良反应 。不提倡更频繁地强化免疫 。在基础免疫后的间隔期,单次的强化就可使免疫重建 。然而如破伤风类毒素注射后间隔大于10年以上,强化后抗体上升的速度可能稍慢 。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疫苗由纯化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荚膜-磷酸多核核糖(PRP)与一种蛋白载体结合,对预防儿童Hib有效 。所有使用的PRP都是多聚糖,但有四种不同的蛋白载体产生四种不同的Hib结合蛋白(PRP-D),奈瑟氏脑膜炎双球菌外膜蛋白(PRP-OMP),破伤风类毒素(PRP-T),和白喉变异载体蛋白CRM197(HbOC) 。婴儿初次免疫的时间随产品的不同而不同:PRP-OMP是在2月龄和4月龄时2次基础免疫,12月时强化;HbOC和PRP-T是在2,4,6月龄时3次基础免疫,15月龄时强化 。PRP-D不推荐用于15月龄以下的儿童 。
脊髓灰质炎 1,2,3型三种减毒脊髓灰质炎混合组成的三联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经最短间隔4周并连续3次的基础免疫后,95%的接受者产生免疫力 。OPV感染胃肠道是建立免疫的先决条件 。由于亚临床或外源性肠道病毒的感染会干扰这一过程,推荐在间隔期用几种不同剂量的脊髓灰质炎疫苗 。已知的三联OPV的副作用只有脊髓灰质炎疫苗引起的麻痹,发生率是0 。06/100万 。由于存在这种危险性,在美国现在推荐用OPV后,联合应用去活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的免疫程序,但4次OPV仍是选项之一 。对免疫缺陷的病人,包括HIV感染婴儿,推荐单独使用IPV,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也可只选用IPV 。
麻疹 麻疹疫苗是一种活的减毒的麻疹病毒 。在12~15月龄时接种,有95%的儿童可产生抗体 。抗体滴度与保护作用有关,并且可能终身有效 。由于疫苗病毒的复制可能被先前存在的母体抗体所抑制,婴儿的预防接种最好推迟至被动获得的母体的抗体消失以后 。对母体抗体衰退,可以产生有效免疫的时间还有争议 。目前推荐的接种次数是2次,一次在12~15月龄;另一次在4~6岁,进行强化免疫或对无初次反应的接种者诱导免疫 。然而在疾病流行区,≥6月龄的儿童就应接种并在15个月后再次接种 。约有15%的接种者有轻微的,非传染性的感染 。症状出现在接种后7~11天,可导致发热,颊粘膜斑和麻疹样皮疹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与外源变异的麻疹病毒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每100万例自然麻疹感染病人中有6~22例SSPE 。已有报告SSPE病人没有自然麻疹感染史,但有接种活的减毒的麻疹病毒的病史 。麻疹病毒的接种是否与SSPE的发展有关还不知道,但事实上,SSPE在接种疫苗的时期后几乎消失 。
风疹 接种这种活的,减毒的疫苗后,95%产生抗体,而且这种免疫力是终身的 。推荐风疹疫苗和麻疹,腮腺炎疫苗联合应用 。关节疼痛,特别是四肢小关节的疼痛是最常见的副作用,通常发生在免疫接种后2~8周,约有<1%的婴儿发生 。偶尔出现红疹,淋巴结病,或二者同时出现 。由于理论上对胎儿发育有危险,活的风疹病毒疫苗不能用于孕妇 。然而,有报道指出风疹疫苗对胎儿毫无危险,因此在孕期不注意使用疫苗后不需要治疗性流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