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彰显自己的独特品位富商把眼光放在了建窑建盏市场

建盏和其他黑釉茶盏 , 最早大多由日本留学僧人与点茶一道携带回国 。在日本古文献中 , 建盏与其他中国黑釉盏有明确区分 。因留学僧人多在临安城外天目山上的寺院中学习 , 对于不明产地(或无须关注产地)的黑釉茶盏 , 在日本便有了一个笼统的名字——天目盏 。随着日本茶道的逐渐形成和发展 , 对于珍贵的名品唐物的态度也在变化 。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对于茶道精神的概括:和敬清寂 , 使人们转而追求简朴的日本本土陶瓷茶盏 。建盏和天目盏的地位逐渐降低 , 在这个过程中 , 建盏与天目盏的界限变得模糊 。到了19世纪以后 , “天目盏”的概念已经包括建窑系、吉州窑系茶盏以及其他所有束口、深腹、高圈足茶盏了 , 天目成了一个茶盏品种的名字 , 不论它产自中国还是日本 。

为了彰显自己的独特品位富商把眼光放在了建窑建盏市场

文章插图
"玩盏"二字虽然看似简单 , 但要想真正的把盏玩好、玩精绝 对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 而了解建盏的一些基本常识就是下功夫的第 一步 , 正所谓"积水成渊 , 蛟龙生焉" ,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基本常识 , 它往往就会成为你玩盏道路上的一大助力 。
建盏的崇高地位始终使日本茶人对于它的原产地充满憧憬和仰慕 , 被建阳老乡称作“乌碗仔”(即小黑碗)的建盏对他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有记载表明 , 从19世纪初以来 , 不断有日本人到建阳考察 , 甚至学习制作建盏 , 并对建盏做了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研究 。我国则自1960年代以来不断在建阳考古发掘 , 2001年建窑遗址被列为国 家 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为了彰显自己的独特品位富商把眼光放在了建窑建盏市场

文章插图
北宋使臣徐兢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十二“茶爼”中记录了高丽(今朝鲜半岛)仿造宋代茶盏的情况 。徐兢 , 北宋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生人 , 南宋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去世 , 北宋书法家、使节、刑部员外郎 。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三月 , 徐兢以国信使提辖官身份 , 出使高丽 , 六月抵达高丽国首都开京(今朝鲜开城) 。徐兢沿途处处留心高丽各地山川形胜、风土人情 , 回国后 , 于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六月写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 , 获得宋徽宗赞赏并升官提级 。徐競在书中记载:“茶爼 土产茶 , 味苦澁 , 不可入口 。惟贵中国腊茶并龙鳯赐团 , 自锡赉之外商贾亦通贩 。故迩来颇喜饮茶 , 益治茶具 。金花鸟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 , 皆窃效中国制度 。”讲的是高丽国的金花鸟盏、红褐色小碗等茶具 , 都是偷偷仿造中国的样式 。另据文献记载 , 南宋宋宁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 日本曾派人来福建学习烧造黑釉瓷器 , 他们回国后 , 在獭户开设工厂烧造黑釉瓷器 , 后来“獭户物”被日本当做“陶祖”来称颂 。所以自建窑黑釉器烧造方法传到日本以后 , 日本陶瓷业才有巨大发展 。
黑釉瓷是中国瓷器当中传统釉色之一 , 唐代便开始盛行 。而宋代对于“斗茶”技艺的极 致追求直接刺激了各地黑釉瓷窑口的茶具生产 , 也使黑釉瓷进入到了高峰期 。宋代是个理学盛行的时代 , 古建州理学之风尤甚 。“建盏”因其“隐”中之美的哲学审美在宋代独受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