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孩子们在“阅”什么

【21世纪,孩子们在“阅”什么】 。有调查显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动漫等快餐文化、网络小说的流行,学业负担的日渐沉重,我国有近半数的中小学生未完整读过一本名著 。
清代曾国藩在给其子曾纪泽的信中提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读一本好书,能让人受益无穷 。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基督山伯爵》,从《青春之歌》到《挪威的森林》,从《平凡的世界》到《鹿鼎记》,半个多世纪阅读的变迁,犹如时光之轮碾不碎的琥珀,封存着历史与社会的开阖跌宕和国人心灵的隐秘蜕变 。今天,什么样的阅读在影响孩子们?
小学生从容评点《红楼梦》
"书,是一种等待捏玩的黏士,它继续你天马行空的想象,期待你在快乐之中把黏土捏成人生梦想的城堡 。"韶关乐昌市第二中学的高三学生、17岁的邓琴在《我识〈庄子〉》一文中这样写道 。而在江门市紫茶小学五年级学生、11岁的黄嘉慧心目中,"与书相约,我在一个清灵明净的梦幻中逐渐地长大 。"
今天,到底有多少孩子能像她们眷恋好书带来的"一抹宁静的美丽"、"一次次辉煌的奇迹"?对于本次"书香"作文竞赛的组织者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想知道但又害怕知道答案"的问题 。有调查显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动漫等快餐文化、网络小说的流行,学业负担的日渐沉重,我国有近半数的中小学生未完整读过一本名著 。教育界的共识是,经典著作的阅读,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 。
孔子杰是开平市苍城初级中学三年级学生 。他老老实实地承认,"平时我们很少看名著,看得比较多的是街边书摊卖的杂志,比如散文、小说、漫画等 。"获得高中组三等奖的李童舟也说,不太喜欢看古典文学作品,因为看起来太累了,"学习这么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品味,看这些书等于在糟蹋经典 。"
然而,在评委之一、同为高中生的少年作家张蒙蒙眼里,中小学生整体阅读现状,虽然不容乐观,但也并非像外界预想的那样糟糕 。从征文反映的情况来看,初中学生的阅读范围相当广泛,在他印象中,征文中提到最多的是冰心的《繁星》、《春水》 。而高中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为开阔,尼采、柏拉图、鲁迅、雨果都广受欢迎 。新版《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历史类读物,以及《萌芽》、《读者》等杂志人气高居不下 。从《边城》、《天涯明月刀》到《昆虫记》、《等待戈多》,广东教育学会对外交流合作部主任何锡銮套用一篇参赛文章的题目说,现在的孩子读书是"风吹哪页读哪页",这种随性而浪漫的读书,已经成为很多成年人的奢望 。
除了广度,孩子们对作品的消化和理解也叫人刮目相看,即使是四大名著,小学生评点起来,照样从容自如 。获得小学组二等奖的《我与〈红楼梦〉》就是一例,作者是珠海香洲第三小学的程彤彤 。在收看央视播出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讲座之后,这个小姑娘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在绿树红花下吟咏着书中的诗歌,历史就在我面前展现了它曾有的辉煌和无可挽留的遗憾" 。
被过滤的"阅读理性"?
轻松、搞笑或者充斥着格斗和恋爱场景的漫画书,描写朦胧的幻想与忧伤、躁动与失落的青春文学,在学生族群中仍然大有市场 。那么,孩子们为何不在作文中谈谈这些书籍?获奖作品所反映的阅读现状,是否具有普遍代表性?是否存在人工"过滤"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