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藏与投资元青花的基础知识

前全世界收藏的基本完整的元青花瓷器大致为300多件左右,相当一部分存于海外,如伊朗、土耳其、英国等 。目前,国内收藏约有120件左右,高安市博物馆收藏元青花瓷占了19件,在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元青花名列第 一,全世界第三 。
【鉴藏与投资元青花的基础知识】

鉴藏与投资元青花的基础知识

文章插图
元青花因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元青花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博物馆看重,收藏了不少此类精品瓷器 。
元青花纹饰简繁都有,简单的就一条龙,甚至只有几个点,繁密的纹饰多至九到十一层 。一般瓷器口沿绘卷草纹或回纹 。颈部绘蕉叶纹,叶脉中茎留黑(元末明初中茎留白) 。肩部绘八宝纹或扁菊纹,扁菊花瓣和花蕊只有二层(明代为圆菊,有三层) 。器腹部为主题纹饰,有龙纹、凤纹、人物纹、缠枝牡丹纹、河塘鸳鸯纹、鱼藻纹等 。龙纹有三爪龙、四爪龙 。龙鳞画法有两种,一种象鱼鳞,另一种用线条划成斜方格 。龙尾也分两种,蛇尾和火焰尾 。早期龙嘴有下须,晚期上下有须 。凤纹的凤嘴早期是鹦武喙,晚期象鸬鹚喙 。器胫部多绘仰莲纹,元晚期仰莲纹中出现了团花 。
鉴藏与投资元青花的基础知识

文章插图
除了在学术界,可以说全世界都根本不知道元青花的存在 。而且,把时间再往前倒推几十年,你要是说出元青花几个字,一定还会被行家取笑 。因为直到民国时期,世界上也没有人知道元青花的存在 。比如你要是在民国时期买了个碗,碗上有元代的年号,那就跟你今天在古玩市场买了个碗,回去发现上面写着“微波炉专用”是一样的 。这种巨大的反差,实在是匪夷所思 。为什么今天路人皆知的元青花,在历史上整整消失了六百多年呢?
元青花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期,为唐、宋青花萌芽期的继续 。成熟期,也就是元朝至大代到至元代,这个时期生产青花已经过渡到正常水平,最 后发展到顶盛期,也正是国外大批贸易要求出口元青花的时候,由当时中东地区伊朗国人带来的钴矿石,要求按外国人生活习惯烧制大型青花器的至正时代,故又有叫“至正型”青花 。这种青花色泽极好的原因是用了国产矿石和进口矿石二元配方的结果 。(含钴量超过0.5%) 。这三个不同时期所用的青花料中由于含钴量的不同则釉色也不相同,早期的浅灰色青釉已不复存在,故早期元青花很好鉴别 。中期的元青花色泽明亮,但青花以兰为主,泛点点灰色,很幽青柔和,与近代青花都不同,唯独这几年来高仿至正型青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仿品的兰艳浓重的程度实不易区分 。因此凡遇到至正青花时应多从其它方面进行比较,不应被色调所迷惑,但一般高仿品虽色泽相近,其老化程度远远赶不上自然老化或刚出土的真品.
鉴藏与投资元青花的基础知识

文章插图
元青花琢器部分,是分断制作,大多数是为三接四部,即:颈部、腹部、底部、成型后用胎泥相接成型,但部器物也有不接底工艺 。采用湿胎接法,多见器物接口挤出胎泥,也有规整合缝接口严密,不见胎泥外液 。为了保证接口的牢固性,器内挤出的胎泥不做修理,外壁修胎也有保留,因此,元代器物腹部很大部分有明显凸痕 。器物内壁、底部多不施釉,大罐内防渗漏刷釉或简单荡釉 。足墙多数较矮,内外斜削,有部分器底垫烧留下大小黑斑点 。小件器还有垫烧留下细沙粒 。有些小罐、小瓶可以见到古人浸釉时,用手抓捏留下的清晰指头印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