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上市了,中国力量向特斯拉又逼近了一步

新造车三巨头上市集结完成,而小鹏汽车是其中「迭代感」最强、「成长最快」的一个 。
「小鹏汽车踏上了新台阶」小鹏汽车董事长 & CEO 何小鹏在上市仪式上说,发言中信任、梦想、折腾在这些关键词不断出现 。
继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之后,小鹏汽车今天正式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了第三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新造车公司,完成了新造车三巨头的集结 。
一直以来,小鹏汽车才是某种意义上中国真正的互联网造车的代表案例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是一个真正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潮中摸爬滚打,甚至经历过三次移动操作系统的升级和跨越,并且靠快速迭代的产品曾杀出移动浏览器领域竞争重围的人 。这样独特的经历既是初期挡在他面前的行业门槛,又是一个让小鹏汽车磨练出真正「特技」的重要因素 。
这样的独特背景,也造就了小鹏汽车的成长路径 。从早期的 Beta 版样车到工程量产车(1.0 版),再到何小鹏决定「丢掉了几个亿」做内部迭代后焕然一新的 G3 车型,以及最近基于更新的「第二代智能汽车平台」打造的新车 P7,让小鹏成为了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家同时研发两大平台,并基于此开发出 SUV、轿车两种车型公司 。
小鹏汽车一定是「迭代感」最强,或者说「成长最快」的一家造车新势力 。在一开始,似乎小鹏汽车对于产品的感觉似乎总有些「缝隙」,没那么一招致命,但一路摸索,却一路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强」 。
如果以简单的标签快速的区分新造车,蔚来会是品牌,理想会是产品,而小鹏的那个标签一定是「智能」 。而这个「智能」不仅仅体现在 IPO 招股书中透露的恐怖的近九成的研发投入之中,以及中国自动驾驶全栈能力的打造,更是何小鹏心中对于新造车未来技术迭代的笃定 。
据 IPO 招股书显示,截止 2020 年 7 月底,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了 20707 辆汽车 。不断增长的销量和其背后带来的数据,让何小鹏的越来越有「感觉」,造车的世界观愈发鲜明 。更重要的是,这种感觉基于理性的驱动 。
即便智能似乎是造车新势力的一个「基础能力」 。但对于在智能和技术这条中轴线上,不断突破,甚至是 All-in 的小鹏汽车来说,它正在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进攻路线 。这也有可能是用「智能」撬动行业转变最锋利的第一刀 。
All-in 的「智能」到底是什么?
「小鹏的标签是智能,智能是小鹏的最核心优势 。」何小鹏在今年小鹏 P7 的发布会上说 。但小鹏 All-in 的这个「智能」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在新造车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会比喻新的「智能汽车」是一台「带轮子的计算机」 。但五年过后,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一下汽车企业,谁正真拥有了「制造计算机」的能力?
在汽车「智能」的背后,其实不只有许许多多便捷聪明的功能堆叠,这对车企来说其实更是一种「能力」的拓展 。
于是,从小鹏汽车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团队构成先能一窥究竟 。
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在 2018 年、2019 年和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的半年时间里,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10.5 亿人民币、20.7 亿人民币和 6.3 亿人民币 。其中,2019 年以及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的六个月中,研发费用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 89.2% 和 62.9% 。
【小鹏上市了,中国力量向特斯拉又逼近了一步】据招股书信息,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小鹏汽车在中国和美国共有 3676 名员工 。约 43%(约 1600 人)的员工为研发岗,其中的 66%、17% 和 17% 的员工分别专注于汽车设计与工程、自动驾驶和智能操作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