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毛钱的平邮信和520块的红包,在这个时代里算计爱情

微信真是个贴心的工具 。微信官方公告 , 今天微信红包的限额突破200元 , 提高到了520块 。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一个物欲横陈浮华虚荣的时代下一个男人真挚的爱情 。爱情从来没有模板 , 因为爱情不会因为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归根究底是两个人的情感羁绊 。
【八毛钱的平邮信和520块的红包,在这个时代里算计爱情】时光变迁 , 爱情的方式也在改变 。爱情不能用金钱衡量是真的 , 但越来越费钱也是真的 。
199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 白云和黑土在讲述自己40年前的爱情 , 一个暗送秋天的菠菜 , 一个偷薅社会主义的羊毛 。写剧本的何庆魁老师还不知道 , 在20年后“薅社会主义羊毛”成为了一个互联网专属名词 。
这个时候 , 马化腾刚刚印出了他的新名片“OICQ总经理”;马云的阿里巴巴还有两个月才成立 , 叫1688;刘强东在中关村开了个铺面卖盗版光碟 。
谈恋爱这件事情还和互联网无关 , 而是伴随着成箱的信、电话磁卡和压在枕头底下的硬卧票 。
打电话是一个奢侈品 , 在那个人均月生活费只有两百块的年代里 , 固定电话的资费是每分钟6毛钱 , 一张面值为30元的IC卡还不够小情侣煲上一个小时的电话粥 。相比之下 , 1999年的猪肉才只有5块钱一斤 , 所以对于异地恋来说写信成了维持交流的主要方式 。
平信邮资是80分 , 明信片是60分 , 一封挂号信花2块钱 。物流速度比起古人的千里送尺素快了一点 , 但是一来一回也要两周 , 放到今天相当于互联网公司的周报了 。
人们写完信投进邮筒 , 然后掐着时间估算回信的时间 。传达室的老大爷有一块大大的黑板 , 每天更新收信名单 。那种感觉可能和今天收到菜鸟驿站短信一样激动 , 情人们赶着收信的心情一点儿也不比今天收快递的女生们急切得少一点 。
不过那个时候也没有物流快递 。刚刚起步的三通一达和顺丰在那个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黑快递 。因为 , 旧邮政法规定 , “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由邮政企业专营” 。
当时的人们想要给对象空投一个包裹还得去邮局 。那是一个更加漫长而且考验人品的过程 。首先 , 你会先收到一张通知单 , 然后再凭着通知单去附近的邮政局取包裹 , 碰上运气不好的还有可能会寄丢 。
那个时候最时髦的约会地点是金拱门 。和国外的速食战略不同 , 进入中国市场的麦当劳把自己打造成了休闲娱乐场所 。数据显示 , 90年代 , 中国顾客的平均的用餐时间是25分钟(高峰期)和51分钟(非高峰期) , 远高于美国同期 。
午后阳光下和朋友一手一杯的奶昔 , 时髦创新的汉堡吃法 , 店员小姐姐带头给小朋友唱的生日歌 , 90年代的麦当劳就是今天的星巴克+海底捞+网红店 。带着心上人去吃上一个17.5的巨无霸套餐成了最热门的约会项目 。
当都市丽人占领了麦当劳时 , 小镇青年正在涌入歌舞厅 。男生都留着及肩的长发 , 擦得锃亮的皮鞋得配上白色长筒袜和喇叭牛仔裤 。女生得把自己的长发卷成香港电影里女明星的样子 。
5块钱一张门票就能打开一个光怪陆离的娱乐世界 。黑白瓷砖铺成的舞池地板是标配 , 厚重的紫红色绒布帘幔隔掉了下午场的夕阳 , 干冰蔓延开来的氤氲里 , 男生和女生面对面踩着轻快的舞步 , 还有人在点歌台用蹩脚的粤语唱着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