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秀市值为何能逼近400亿?( 二 )


商家愿意为红人付钱,这是让红人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动力之一 。
在图文社交时代,红人更多了,尤其是微博、微信出现之后,各个领域涌现的大V,博主,则开始成为新一代拥有话语权的红人,他们吸引的粉丝就是他们的资本 。
以段子手军团为例 。2011年,“李铁根”、“天才小熊猫”、“所长别开枪是我”等段子手在微博上走红 。最初只是在网上写写段子,而白洱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商业化变现 。曾经,天才小熊猫一条手机广告的段子,获得了17万的转发,近亿的阅读 。
创作段子的广告收入,制造了一批造富神话 。靠写段子年入百万不是梦 。
这种神话也复制到了其他领域,美妆、科技、美食、游戏等细分领域也涌现出了头部KOL,变现形式多为打广告 。这一时期,不少博主的影响力、粉丝数和收入,堪比明星 。
红人新经济在这一阶段已经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
在B站、抖音等视频平台火起来后,伴随而生的是各种短视频红人,包括李子柒、Papi酱,还有后续火起来的“毛毛姐”、“代古拉k”、“四哥”等 。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他们通常通过表演、模仿或者展现生活方式等方式,获得大量粉丝的青睐,与图文时代的大V不同,他们的形象更为鲜明,也更容易获得粉丝,一夜成名 。“代古拉k”曾经在30天内涨粉一千万 。
在直播带货兴起后,直播行业又涌现出李佳琦、薇娅等红人主播,他们与秀场直播的最大差别是,他们不表演,只卖货 。
直播时代和图文时代的差别在于,红人对于个人形象的营销更为直观,可以说是直面粉丝,在直播间里的一举一动都是实时的,同时与粉丝的互动感很强,参与感,这种在以往“追星”过程中很难达到的感觉,在直播间可以轻易获取 。
直播时代,变现方式也更加多样,包括直播打赏、直播带货、品牌广告、植入广告等 。
红人新经济到现在为止经历了几次更迭,营销方式也出现了变化 。《报告》显示,红人新经济商业模式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 。
在传统形态的营销路径中,通常是由品牌方在媒体平台发起,将营销信息以中心化的方式,向平台用户进行触达 。
而红人时代,红人自身拥有着高黏附力的粉丝群体,形成独特的私域流量池,品牌主只需要通过红人就可以深度链接到其黏附的粉丝群体 。
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显示出KOL投放矩阵化的趋势 。广告主根据红人流量、内容影响力、粉丝购买意愿等多维度考量,品牌主根据不同时期的营销策略自由搭建传播矩阵,以更低的成本支出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和用户体验 。
卖螺蛳粉别只知道找头部
李檬曾在分享时提到过一个现象 ——“卖螺蛳粉别只知道找头部”,这其实反映了很多品牌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寻找符合自己产品调性的红人,而一味只想花大钱找头部主播,最终钱花了,效果却不尽人意 。
红人新经济发展这么多年,核心痛点却始终存在,那就是广告主和红人的匹配问题 。
这个问题导致的“悲剧”比比皆是 。
6月29日,财经作家吴晓波直播带货,光坑位费就收了60万,但有一个商家告诉媒体,最终成交却不到5万元 。一个凄惨的数据是,他卖奶粉只卖出了15罐 。
其他的案例也很多,比如小沈阳直播卖白酒只卖了20多单,叶一茜卖茶具只卖了不到2000元 。
在如今野蛮生长的行业里,还出现了不少买粉、买量、找托欺骗品牌的行为,这一个个泡沫,商家要火眼金睛才能识破 。
如何不交学费就找到对的人?
李檬曾在一次分享中提到,企业入局带货直播前,首先要拆解以下问题:产品设定在什么价位?预期销量和收入是多少?成本和利润指标设定在何种标准?对于新、老用户如何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