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蚂蚁的高光与隐忧

8月25日下午 , 蚂蚁集团(Ant Group Co.)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招股文件 , 并同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A1招股申请文件 , 正式启动A+H上市计划 。
招股书披露:此次蚂蚁A+H发行后总股本将不低于300亿股 , IPO发行的新股数量合计不低发行后总股本的10% , 这意味着将发行不低于30亿股新股 。
2018年蚂蚁C轮融资时 , 其估值已经达到1500亿美元 。按照此前传闻 , 蚂蚁在两地上市计划的目标估值为2250亿美元 , 不出意外 , 蚂蚁上市将成为今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 或许没有之一 。
招股书显示 , 蚂蚁集团2019年全年营收1206亿元 , 净利润为180.7亿元;2020年上半年 , 营收725.28亿元 , 净利润219.2亿元 , 超过去年全年净利润 , 吸金能力惊人 。
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三个方向:支持创新和科技投入、助力数字经济升级、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
从2004年创立至今 , 蚂蚁集团经历了三个成长阶段: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成形的支付宝 , 形成体系化金融服务的蚂蚁金服 , 再到更强调科技创新与全球视野的蚂蚁集团 。通过此次招股文件 , 外界可以一窥中国最大科技金融独角兽的业务布局、营收构成等核心数据 。
现金牛的交棒
最新招股书显示 , 蚂蚁的营收主要来自于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这两大板块 。其中 , 数字金融科技包括微贷(花呗、借呗、网商贷)、理财、保险等业务 。
从收入贡献上来看 , 创新业务及其他业务(主要是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收入贡献比连续三年不足1% , 与重点业务相差甚远 。
2020年上半年 , 蚂蚁集团总收入725.28亿元 , 经营利润249.03亿元 , 期内利润219.23亿元 。这其中 , 来自支付的收入为260.11亿元 , 贡献收入占比35.9%;微贷收入285.86亿元 , 占比39.4%;理财收入112.83亿元 , 占比15.6%;保险收入61.04亿元 , 占比8.4% 。数字金融科技的收入占比已超过60% , 微贷成为蚂蚁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 。
在准备上市的这几年 , 蚂蚁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状态 。
蚂蚁集团2019年收入为1206.18亿元 , 同比2018年(857.22亿元)增长了41% , 比2017年(653.96亿元)增长了84% 。也就是说 , 从2017年到2019年 , 蚂蚁几乎实现了收入的翻倍增长 。
不过 , 具体到支付与微贷这两大核心业务 , 其营收贡献率呈现相反走势 。
蚂蚁支付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358.9亿元、443.61亿元与519.05亿元 , 营收贡献占比分别达54.9%、51.8%与43% , 对收入的占比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 。
蚂蚁微贷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104.90亿元、224.21亿元、418.85亿元 , 收入贡献占比分别为24.8%、26.25%与34.7% , 收入贡献比逐年增大 。
至2020上半年 , 微贷的收入首度超越支付 , 收入占比接近40% , 且比支付高出3.5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 , 微贷接棒支付成为蚂蚁的最核心业务营收来源 。
理财和保险也同样在不断变化 。2017年到2019年 , 蚂蚁的理财收入贡献比在经历一次略微上涨后 , 又小幅度下降 , 总体趋势不明 。相比之下 , 保险业务的收入占比则逐年上涨 , 三年上涨了近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