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的社区团购( 三 )


“前端玩家想要流量,而非卖菜”
社区团购是个泛行业、泛品类的形态,绝非生鲜领域的独特形态 。生鲜领域最先跑出来独角兽,和生鲜品类消费的高频性、复购率有很大关系 。
“但社区团购并没有改变行业形态,它与现有的生鲜销售模式并存 。因为其互联网化,显得很新,参与角色更灵活 。现有模式中,角色关系变更最大的当属生鲜供应商,其直接参与面向消费者,并加速了生鲜销售最终形态的到来 。”一位生鲜供应链领域分析人士认为 。
一个有趣的案例是叮咚买菜 。
2017年叮咚买菜上线前,创始人梁昌霖曾创建过一个名为“妈妈帮”的母婴社区,通过社交+熟人推荐的方式卖货 。2014年,他尝试将这种模式带到主要售卖生鲜的另一个项目“叮咚小区”中 。
“我曾设想,把一个社区里楼上楼下的邻居都集中在一个社区里,让他们像妈妈交流讨论育儿经验一样,去讨论宠物、购物、买菜等各种生活琐事,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梁昌霖回忆道 。
据一位叮咚买菜的员工透露,梁昌霖曾在内部沟通时表示,“我们不能只做社区团购,我们一定要往上(平台)走 。”
此外,也正是由于区域性限制,主攻下沉市场的小玩家在短期内可以“活得很滋润” 。但“大玩家进入的目的就不同了 。如果你认为盒马做生鲜为的是赚钱,那就南辕北辙了,砸钱为的是流量 。生鲜是一个能抓住女主人钱袋子的生意,是未来的‘拼多多’ 。”
在被问及“社区团购”的模式时,四川一位大型供应链负责人也持有类似观点,“生鲜的发展最终会走向菜品从供应链直接到用户手中,无论是现有的销售端,还是新兴的社区玩家,在我看来都只是一个阶段的产物 。生鲜在最终形态的赢利模式也将变为以获取流量为主,而非‘卖菜’ 。”
目前,生鲜电商领域大致分为前端、中端、后端三类公司,后端更靠近供应链,前端更贴近用户 。“我们在投资时更加看重后端公司,甚至会亲自投资一些产地仓,比如云南的火龙果生产园、山东的共虾藕作基地等 。但对于前端公司,我们布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流量 。”前述生鲜供应链投资人表示 。
上述四川供应链负责人,经营四川地区菜场供应已有几十年 。但最近他很是焦虑,正在寻找运营公司,计划做一个“生鲜社区货柜“项目 。
“目前这种状况,整个菜场的菜价涨还是跌,基本都由我控制 。但我最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平台,怎样才能吸引到流量 。为什么?因为生鲜本身越来越不赚钱了 。”
【狂奔的社区团购】【本文作者公司情报专家,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财经涂鸦授权发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 。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