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心理治疗」吗?


你真的了解「心理治疗」吗?

文章插图

随着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都市人群的心理疾病发病率也快速上升 。
可心理疾病不像感冒那样会有明显的发烧、咳嗽等症状,一般等到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可能出了问题的时候,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 。
另外,即使是正常人,也难免在工作生活中有一些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很难判断这究竟是不是心理出了问题 。
而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去看电影或者度假去放松一下,还是去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那么,心理正常与疾病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呢?又该怎么判断呢?
【你真的了解「心理治疗」吗?】
你真的了解「心理治疗」吗?

文章插图

《心理治疗之路》这本书的作者河合隼雄认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都市人群心理疾病发病率快速上升,心理治疗相关知识亟待普及 。虽然专业的心理治疗很难,但他认为,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不难 。
这些问题,我们可能都需要知道答案 。懂一点心理治疗的常识,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
1、什么是心理治疗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心理治疗 。你可能会觉得心理治疗是:
A,就是心理医生和患者聊天天,严重的,就同时吃点药,过一阵子就能康复了 。
B,受到许多电影的影响,你也可能会联想到这样的场景 。在接受心理治疗的时候,患者在心理治疗师的引导下,慢慢回忆各种痛苦的往事,甚至开始产生恐怖的幻觉,十分可怕 。
但是,这两种对心理治疗的理解,其实都不准确 。前一种想得太简单了,好像心理治疗和一般生理疾病的治疗没啥区别,后一种又把心理治疗想得太夸张了 。
那么,真实的心理治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说法一:因果性的心理治疗
简单概括,就是用原因和结果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心理治疗 。
这种思维方式用在治疗身体疾病上,就形成了俗话说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疗方式 。
比如你发烧了去找医生,医生就会先检查你的症状,找出你为什么发烧,是肠胃炎引起的?还是感冒引起的?这是寻找病因 。在找出病因后,医生接下来就对症下药,把发病原因给去除掉 。
但是,如果用这个方法去治疗心理问题,也许就会变成这样的情况 。
比如你持续失眠,精神恍惚,然后你去找心理咨询师 。医生先是问了你很多问题 。通过这些询问,这个心理咨询师必须找到一个导致你失眠的原因 。比如他判断,你之所以会失眠,是因为单位的工作压力太大 。那么针对你的发病原因,医生会建议你换一份工作,或者去和领导请假休息一段时间 。可能你已经发现了,这样的治疗建议,基本没什么用 。归根结底,人的内心活动,绝不是那么简单绝对的因果关系 。
因果性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领域是个基本法则,但是,到了人的精神世界,这个法则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人的精神世界是没法用简单的因果关系去理解的,如果坚持用因果性思维方式治疗心理疾病,一定会出大问题 。在经过长期研究之后,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心理治疗方式,叫作共时性心理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的特点就在于放弃了对因果的执着,努力去尊重和感知患者内心非因果性的世界 。
说法二:共时性的心理治疗
当心理治疗师用这样共时性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患者内心的时候,因为他不再坚持因果性,所以他对患者本人的言行有着更多的尊重 。他不会刻意去寻找病人发病的原因,因为这个原因很可能不存在,或者很复杂 。而如果按照因果性的思维方式去治疗,那么治疗师就会执着在寻找原因上,很可能会让患者的情况越来越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