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治疗抑郁的良药


陪伴是治疗抑郁的良药

文章插图

家属对待抑郁症病人最理想的方式就是陪在他身边,以倾听代替责备,以支持代替胁迫 。
众所周知,目前,药物和心理治疗是对抗抑郁症最有效的办法,但这些都是医学专家们的工作 。
当然,即便有了这些专业的治疗手段,若没有病人强烈的康复动机做为配合,一切也都是白费 。
除了专家的协助,病人的意愿之外,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家属的配合和朋友的帮助 。
有时,家人或朋友为病人作所的努力,可能比医生所做的还有用 。
因此,当身为家属的你,得知家中有人患上抑郁症时,千万不要急着责备、埋怨或慌乱不知所措 。因为责备于事无补,只会让病人更加远离家庭;而慌乱也只会使全家陷入愁云之中,毫无助益 。
家属对待抑郁症病人最理想的方式就是陪在他身边,甚至不需要任何言语 。
只是默默陪伴,耐心倾听,也许可以加上一个坚定的拥抱……这一切,将会极大的减轻病人的压力,让他们知道,你会耐心地陪他们度过人生的低谷,驱散内心的阴霾 。
陪伴不是指挥千万不要强迫病人跟着自己的生活节奏来作息 。
有些家属觉得自己没有抑郁症,那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 。
一厢情愿认为只要病人跟着自己做,就可以走出困境,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 。
因为抑郁症有它自己的时间表,当病人处于抑郁状态,勉强他们做不愿做的事,反而带给他们更大的压力,往往会加重病情 。
曾经有个女孩住院治疗 。
她母亲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医院报到,带她出去运动 。
这个女孩本来不想起床,可是不忍心拒绝母亲的好意,勉强去运动 。
结果每次回来后,情绪变得奇差无比,最后导致母女常常争吵,病人心情更加抑郁 。
强迫运动的结果,换来的竟是病情比运动前还糟,不想做任何事也不想吃饭 。
这就是抑郁症患者不愿做而为了某人(尤其是在意的人)勉强去做之后的情绪反弹 。
因此,亲友们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抑郁症患者的生活方式,更不要自以为是地强迫患者改变他们目前的作息规律 。
过犹不及还有一种家属,在面对抑郁症的病人时,过度关心、过度批判或过度主导,这些对病人有百害而无一利 。
或许有些家属,尤其是病人的父母在听到医师的劝说时,都急着替自己辩解:“我这样做哪有错,我还不是为他好?”“难道我还会害他吗?”“做父母的关心子女天经地义!”等等 。
这些言语在心理医生接触的患者家属中,可说是屡见不鲜 。他们都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而不是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看 。
“难道我们就什么都不用做,看着他这样消沉下去?”这是心急的家属常会问的问题 。
其实,默默陪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说些鼓励的话,或者对患者说:“不要担心我们,只管安心照料自己的病就好”就是最棒的付出了 。
如果患者情况稍微好转,便可陪他们做些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例如陪他们散散步,种种花等,都是不错的方法,但是切记不可勉强 。
面对自杀,能做些什么另外,有个严肃的问题需要亲友注意:患者有自杀危险性时,记得要迅速为患者做决定 。
当病人处于极度心情恶劣且有自杀倾向时,家属务必毅然决然地让病人就医或住院 。特别是躁狂症或抑郁症的病人,在症状严重时常会作出一些会给自己带来永久伤害的事情 。
这个时候,即使病人极力反抗,不愿住院或声称永远都不会原谅家人,家属也要负起保护他们生命的责任,将他们带到医院所接受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