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驱动 人民币三个月大涨3300点 还会涨吗?利好三大资产


三大因素驱动 人民币三个月大涨3300点 还会涨吗?利好三大资产

文章插图
9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122个基点,报6.8376,创2019年5月14日以来最高 。
当日,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徘徊在6.83左右 。拉长时间看,人民兑美元汇率5月末至今开启了一轮上涨:由当时的7.16涨至目前的6.83,三个月的时间上涨3300个基点 。
那么,人民币为何大涨?后续还会涨吗?股债影响几何?
为何上涨?
实际上本轮人民币升值趋势开始于5月底:从年初以来的走势来看,6月以前人民币汇率虽出现过几次阶段性调整,但整体呈现贬值趋势,这一趋势直至5月底出现拐点,人民币开始连续走强 。
影响外汇市场供需并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主要有国际收支、投资者情绪与预期、央行政策等因素 。据采访人员采访了解,本轮人民币汇率升值,主要由三方面因素驱动:基本面较好、中美利差走阔、外储上行 。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我国不仅控制疫情成效显著,疫后经济修复也大幅领先全球其他经济体,预计三、四季度GDP增速有望回升至6%附近的合理水平 。而美国疫情反复,我国基本面明显优于美国,支撑人民币汇率升值 。
其次,中美利差走阔也是支撑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核心原因之一 。疫情发生后,美联储2次降息150个基点至零利率,而且开启“买买买”模式大幅扩张资产负债表,而中国央行MLF、逆回购仅降息30个基点,货币政策保持克制,两国十年期国债利差大幅走扩 。
数据显示,9月初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为247个基点,相比年初扩大120个基点 。
李超还表示,在“双循环”逻辑下,我国供给填补海外供给缺口、医疗物资加大出口使得我国维持了5个月贸易顺差,资本金融项目仅3月美元流动性危机期间出现一定流出压力,此后维持稳定,叠加估值因素的正面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已连续4个月上行,国际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正向加强,也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升值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青年课题组8月下旬发表的文章称,在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衰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多轮重大冲击考验中,人民币汇率均能迅速调整,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均衡,有效发挥了对冲冲击的作用 。202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化波动率为4.5%,与国际主要货币基本相当,汇率作为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
后续走势如何?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由弱转强,5月底以来美元指数的大幅下行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 。而美元指数的下行一方面受到美国经济复苏预期持续强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 。
美元指数是美元对一揽子货币汇率的加权平均数,美元指数受欧元、日元、英镑影响都比较大 。数据显示,9月美元指数在92左右徘徊,较今年3月最高点103美元下跌超10% 。
中泰证券的一份研报称,6月底以来的这一波美元下跌,主要原因是全球疫情的再度错位 。6月中下旬以来,美国新冠疫情二次爆发,新增病例人数再度大幅上升,而同时期的欧洲各国防控较好 。疫情在美、欧之间的错位,导致二者经济复苏前景明显背离,这是美元指数大跌的主要原因 。
美元指数的持续疲软,加之中国自身基本面的强韧,带动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明显走强 。随着近期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短期内将继续处于升值通道,甚至有观点预测人民币汇率将进入较长的升值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