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如果通过微表情或者肢体语言就能看出来一个人有没有撒谎,那么企业进行面试、警察鉴别犯人、甚至是相亲恋爱都会简单很多 。遗憾的是,人类的非语言行为并没有这么神奇 。
文章插图
肢体语言
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 。谈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 。
诸如:
- 鼓掌表示兴奋
- 顿足代表生气
- 搓手表示焦虑
- 垂头代表沮丧
- 摊手表示无奈
- 捶胸代表痛苦
文章插图
但是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非语言行为可以引发对于说谎的怀疑,但并不能以此判定一个人是否真的在说谎 。
据美国行为学家调查了162名参与者,询问他们是如何在生活中“发现”一个谎言,又是如何“怀疑”谎言的出现的 。
调查结果显示
- 37.3%的谎言是由物证证明的
- 36%的谎言是第三方信息披露的
- 仅有1.3%是因为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发现的
文章插图
【肢体语言 VS 识破谎言?】需要识破谎言的一个重要场景,就是问讯犯人 。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警方也很难用非语言线索认定对方正在说谎 。
文章插图
那警方是怎么识破谎言的呢?
犯罪心理学家蒂默森卢克介绍了一种「战略举证法」:
因为说谎者通常会希望透露较少的信息来避免破绽,所以在提问时可以采用“漏斗式”的提问方法,隐藏部分证据,用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对方自相矛盾 。
比如你怀疑你的女儿上周六去舞厅了 。你的证据是,邻居说那天晚上在舞厅门口看到了你女儿的自行车 。如果你上来就问女儿:“你昨晚去舞厅了吗?有人在门口看到了你的自行车 。”那就是在逼她找借口,破坏证据的价值 。
所以,你应该事先想好她可能会说的所有借口 。典型借口可能是,她把自行车借人了,有人偷了她的自行车等 。
文章插图
那么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问她的自行车在哪儿,有没有别人骑了她的车等 。她很有可能否认所有的问题,这时你就可以问:“有人在舞厅门口看到你的自行车 。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因为所有的理由都已经被她亲口证实不成立了,她就很难再继续撒谎了 。
漏斗式提问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逆向思维,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的倒金字塔模式.漏斗式提问真正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并且一步步引导对方产生需求 。
漏斗式提问方式也常常会用在日常生活中
例如销售:
营业员在了解客户需要时,一般会进行如下对话:
- 品牌:请问您偏爱哪个品牌的手机?
- 功能:请问您希望手机具有什么功能?拍照、音乐?
- 款式:喜欢直板还是滑盖?
- 价钱:您这次的预算大概是多少钱?想买个什么价位的手机?
- 语言暗示出的能量,能改变你的未来!
- 训练宝宝说话 8招提高宝宝语言能力
- 微表情:眼珠的转动也是一种语言
-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兔子的星期天》
-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蒸笼》教案及反思
-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森林》
-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美丽的巴拿马在哪儿》
- 幼儿园大班语言、艺术活动《美丽的刺绣》
- 幼儿园大班语言、社会活动《买卖知多少》
-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谁在敲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