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学会爱,你却消失在人海


当我学会爱,你却消失在人海

文章插图
(一)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一首刘若英的《后来》从QQ音乐里缓缓流淌出来 。那熟悉的吉他声,合着淡淡的怅然的歌词,掀起我的一段沉寂已久的往事在心底涌漾,我的心绪飘啊飘,飘到几年前 。
(二)
2007年秋天 。我拖着重重的旅行箱,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当我面对高高的行李架发愁时,坐在下铺的一位青年立即起身来,利索的帮我放好了行李 。这位青年便是后来在我记忆里擦不掉的蓝 。我微笑着向蓝道谢,蓝用清晰的普通话回了一声:“不客气!”瘦瘦的,小眼明眸,举动利落,是我对蓝的初步印象 。
一路上,我们没有交谈,偶尔有目光交汇,我只礼貌的浅笑一下,随即闪开 。但,蓝的明眸却让我过目难忘 。
到了上海,下火车时,也是蓝帮我取下的行李,他还递给我一张写了QQ号的便笺 。我接过便笺看了一眼,以微笑示谢意,然后与蓝分道扬镳,去寻我的同学了 。
从上海回来,我直接加了蓝为好友,估计他是允许任何人列他为友 。是巧合么?他叫“心坪泛蓝”,我叫“快乐天使”,一个忧郁,一个明媚 。他的头像是灰色的,不过,他在或不在,于我来说,都一样 。我在我的QQ空间里涂鸦了一些絮语,随便找来一曲伴有虫鸟鸣叫的轻音乐配上,休息,解乏 。
几天后,我惯例的打开空间,看见蓝在我的那篇日志下面写着:
“一边读下面的意境,一边聆听班得瑞的《thesoundsofsilence》,感觉会更好 。”我这才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 。那下面又是什么?一大段英文 。虽然我读不懂,但我却很感谢蓝的好意,并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蓝的空间头像是一位金发女郎怀抱一把吉他,我点击“她”,进入蓝的空间,礼貌性的在他的空间留下祝福的话语 。
那时,我上QQ从来不隐身 。某天,蓝来了,招呼我 。聊天中,我了解到,他喜欢班得瑞的钢琴曲,喜欢听吉他的弹奏,最喜欢歌手艾薇儿,他的空间头像就是艾薇儿 。我就在心里嘀咕:干嘛不喜欢中国歌手?
日复一日,我们在网上熟稔了 。我的幽默经常把蓝逗得开怀大笑 。蓝把他喜欢的一句:“你在时,你是一切,你不在时,一切是你 。”发来与我共享 。也就自那时起,我对文字产生了兴趣,但我仅限于读他发来的文字,那么的富有诗意,耐人寻味 。我们还一起听艾薇儿的歌,一起作弊斗地主,斗得别人逃跑,然后我们发“偷笑”表情庆贺 。
但我们从不问及对方的真实 。或许是对以往那些查户口式的盘问过于反感了吧,我们的聊天分外轻松,惬意 。好感在彼此心间萌芽,生长 。奇怪的是,有几次,我刚上线,一招呼他,他就命令我:“赶快下线!快!”我惑之不解,但还是下了 。
冬季了,我常常在蓝的空间留些温暖的祝福 。
一天,蓝问我要照片,我发了一张扎着两个辫子的照片给他 。他看着我面含笑意的照片,赞道:“很媚!”看见蓝的称赞,我又笑了,但他不会看见,因为我们从来不视频聊天 。
之后,十多天不见蓝出现,也不见他的留言,我心里有些许失落感 。同事们打趣我:“你最近怎么了?工作没精打采的,是不是心被谁偷走了呀?”我反驳道:“乱说!没有的事!”工作之余,我也不想和别人聊天,话不投机半句多,越聊越无聊 。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 。蓝终于出现了,他发来一条信息:“花蕊里,藏着我对你满心的喜欢,花香里,飘着我对你昼夜的思念 。”我问蓝:“你上哪去了?”蓝回答:“流浪,混饭吃 。”我悄悄的查蓝的IP地址,竟然是澳大利亚,我打趣道:“去澳大利亚混饭吃,那饭一定很香,我也要来喔 。”蓝当然知道我在开玩笑 。蓝惊叹我的聪明,却不知那时有可以侦察IP地址的QQ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