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独角兽,就是不爱讲人话( 三 )


 
中国企业两大难题催生两大趋势
 
华为等中国企业这几年来的境遇,让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从底层寻找国产化方案”这件事情 。
 
戴文渊对此感触很深 。因为“国产化”这件事情虽然谈了挺多年,但两三年前他们到客户那边谈一谈,也就只是“谈一谈”,真正落地的时候可能还是落在了英特尔的服务器上 。但今年,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请他们把应用做国产化处理 。
 
从第四范式的投资方就能看出,他们的企业客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的企业,还有一类就是国有企业——大量的金融机构、国家电网能源企业 。
 
而国有企业对于性价比的考虑,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远没有对于安全性的考虑那么的迫切 。
 
因此,随着这一类企业国产化的诉求愈加高涨,软件服务和硬件企业也被倒逼去研发和生产“端到端都能国产化的产品” 。
 

“在这些企业的核心生产系统里面,未来很有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卡脖子’影响,越快的国产化对于他们未来是生死线 。” 戴文渊告诉虎嗅 。
 
另一方面,像华为这样的硬件大佬,也越来越愿意跟更多创业公司一起打开自由竞争市场 。这对于软硬件国产化,也是一股很大的推动力量 。
 
“如果看国内企业购买意愿的话,AI加速器和服务器的销售绝对没有问题 。但实话实说,现在产品很多还不太行,在落地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在上半年也踩了很多坑,排了很多雷 。譬如ARM的CPU,在网页兼容性方面都出现了很大问题 。
【人工智能独角兽,就是不爱讲人话】 
但好在操作系统在我们自己手上,如果我们出现兼容性问题就去改 。国产化对于没有自主可控操作系统能力的厂商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 。
举个例子,你可能是基于谷歌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上面开发应用,但现在Tensorflow和下面都不兼容了,这时候你怎么做?挑战还是非常大的 。”
 
另一个难题,则是大众看到了AI落地难,但没有看到传统企业自身存在的大量认知和企业架构问题 。
 
戴文渊在内部,把“客户AI转型成功的过程”定义为五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实验阶段(迷茫阶段) 。客户知道拥抱AI,但是不知道怎么拥抱AI,那时候就会盲目上各种各样的应用,譬如把公司的门禁系统变成刷脸系统 。过了一年之后发现,不刷脸我们公司也挺好 。
 
  • 第二阶段,是落地阶段 。帮企业真正找到业绩提升的价值点 。譬如银行的反欺诈应用的确帮他们省了钱 。
 
  • 第三阶段,就是技术自主阶段 。落地阶段可以请外部软件公司帮自己建立一个反欺诈应用,想落第二个“反洗钱应用”时还得再请外援做一遍 。但自主的定义是“举一反三”——需要做精准营销、智能客服的时候,可以自己提需求,自己开发,自己落地 。
 
  • 第四个阶段,是规模化阶段 。也就是说,一家企业想上线超过100多种相关应用,效率就会变得非常关键 。
 
  • 第五个阶段,是转型升级阶段 。今天绝大多数传统企业还没有完成智能转型升级 。而典型的人工智能转型升级企业,是今日头条、百度等公司 。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如果今天把人工智能从他的企业里面拿掉,它立马关门 。
 
而戴文渊谈到的坑,更多是企业从第三阶段往第四阶段走的过程中出现的,也就是“从自主到规模化”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