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宝宝锻炼胆量的简单方法


帮宝宝锻炼胆量的简单方法

文章插图
父母要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婴儿生来惧怕两样东西:
一是怪而大的声音,比如陌生的动物或者刺耳的警报声;二是身体失去支持和跌倒 。其他的惧怕心理都是后来养成的,主要包括不熟悉的事物、曾经造成伤害留有恐怖记忆的事物、没见过的东西、没听过的声音,这些都会让他感觉非常害怕 。
据美国心理学家的多年研究,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 。
鉴于此,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妈妈要小心自己的宝宝被“吓住” 。当有剧烈的响声的时候,妈妈可以捂住宝宝的耳朵,等响声过去了再对宝宝说:“响声很大,但是没有伤害!捂住耳朵就好了!”当有恐怖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妈妈最好捂住宝宝的眼睛,对宝宝说:“有点害怕,宝宝不要看了!”
有的宝宝看到不熟悉的物品会害怕,妈妈除了给他解释这个东西不会伤害到宝宝外,最好带宝宝远离这个东西 。等宝宝一天天长大,随着他对环境逐渐熟悉,对这件物品逐渐习惯,改变了对这个物品的恐怖认识,自然就好了 。
很多家庭习惯挂几个气球来刺激宝宝的感官,但是气球爆炸的时候,可能会吓到宝宝 。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捡起炸开的碎片,对宝宝说:“气球爆炸,不会伤害到宝宝,只是有点响声,宝宝不要害怕啊!”如果宝宝当时特别害怕,妈妈最好暂时不要让宝宝接触气球,免得宝宝再一次被吓着 。
为了尽可能地让宝宝不被吓着,爸爸妈妈要细心观察,找到刺激宝宝的“元凶” 。
一般来说,引起宝宝恐惧的大都是眼睛看到的,所以妈妈从视觉角度预防宝宝不被吓着是最实用的方法 。
如果妈妈有办法让宝宝喜欢上某件东西,那么宝宝就不会有被什么吓着的恐惧了 。比如,宝宝害怕毛毛虫,妈妈可以给他讲一些关于毛毛虫的故事,然后把宝宝带到室外,让宝宝见识一下真的毛毛虫,妈妈亲手做实验,等宝宝明白了毛毛虫不咬人、不往人身上爬,也就不害怕了 。
有的时候,宝宝对某件物品的恐惧来自妈妈的影响,如果妈妈真的有恐惧的东西,尽量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出恐惧的神情 。另外,一切恐怖事件或父母遇事大惊小怪都会影响宝宝,使他们产生惧怕心理 。所以,妈妈不要在宝宝面前讲述恐怖的事件 。比如,哪个孩子被狗咬了,弄得浑身是血;哪个孩子剪头发的时候把头皮剪破了,流了很多血;哪个孩子走路磕到石头上了,腿磕破了等 。
【帮宝宝锻炼胆量的简单方法】如果宝宝对某件事、某件物品有恐惧心理,最好经常带孩子与他所害怕的东西接触,便于孩子了解、熟悉和习惯害怕的对象 。
锻炼宝宝的胆量
即使是天性胆小的宝宝,也能变得勇敢、胆大,当然,这需要妈妈从小就开始锻炼宝宝的胆量 。
1.支持一下宝宝
当宝宝害怕的时候,妈妈不妨通过一些小动作来和宝宝共情,这样,宝宝就会觉得,有妈妈在身边陪伴,没有那么可怕 。
比如,天黑了,宝宝会怕黑 。妈妈要明白,这个时候宝宝神经发育不完善,黑夜又会使视线更加模糊,宝宝会以丰富的想象力来补偿视觉的缺失,想象出各种妖魔鬼怪吓唬自己 。睡觉的时候,妈妈搂抱着宝宝,或者握着宝宝的手睡,宝宝就不怕了 。
如果宝宝已经分房间睡了,妈妈可以开着房间的门,或者亮着妈妈房间的灯,等宝宝睡熟了,妈妈再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