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折戟在线视频( 二 )


苹果想做的是:打破数字视频发展的瓶颈 。PC时代数字内容在电脑里,更方便使用内容的是其他终端,对于数字音乐而言是iPod,对于视频而言是电视 。
2006年9月,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数字多媒体接收机,取名为Apple TV 。只需要一个小盒子,苹果就可以让一台家用电视成为苹果的“傀儡”影音设备 。Apple TV和微软Xbox初期定位一样——抢占客厅互联网入口 。
看过乔布斯演讲的人普遍相信,Apple TV是一款颇具创新力的产品 。乔布斯演示过,它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个人电脑、iPod等设备,播放其中的电影、电视剧和音乐,搭起一个影院系统 。理论上这不仅强化了电视和苹果设备的功能互补,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数字媒体的发行 。
也在这一年,乔布斯的动画制作公司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购 。乔布斯成为迪士尼最大的个人股东,在内容上也是利好的信号 。
苹果对Apple TV抱有极高的期望,但市场表现却不如人意 。Apple TV在内容端并没有优势,导致它与其他机顶盒没有区别 。乔布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与美国体育联盟签订了协议,使Apple TV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篮球和棒球比赛 。但与此前在音乐市场的强势地位不同,苹果无法从体育比赛项目销售额中获利 。
iPod赚得盆满钵溢,得益于其渠道霸权下的内容垄断,但获得垄断地位,苹果其实是捡了个大便宜 。Napster的盗版侵害在先,iTunes商店0.99美元每首歌的付费模式是市面上几乎唯一的数字音乐售卖途径,虽然这对传统打包出售的唱片业利益依然有损,但与盗版相比,版权方只能两者相害取其轻 。这才有了iPod内容的垄断地位 。
与音乐领域几乎只有唱片贩卖环节不同,视频领域包括电影发行放映,电视台播放,DVD等衍生品贩售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 。产品形态五花八门,涉及的利益方错综复杂 。想要靠一个横空出世的机顶盒颠覆这一切,无异于蚍蜉撼树 。
或许视频领域的成功之路只能从腐朽的小环节入手 。2007年,奈飞抓住了DVD的租赁痛点,做了如iPod一样的革命性产品——价值99美元的watch now机顶盒 。但为了这一切,奈飞此前在DVD租赁界耕耘了10年,并且已经声名鹊起 。
按时间看,苹果比奈飞做机顶盒早了一年,依然领先一步 。但面对庞大的视频内容,苹果缺乏清晰的支点 。视频领域没有Napster这样的搅局者来革传统媒体的命,Apple TV无法续写iPod的渠道和内容霸权,就无法迫使传统付费电视、电影用户迁移 。苹果也没有奈飞一样的前期内容、数据积累,想依靠一个小小的盒子平地起高楼,变革行业几乎不可能 。从现实情况看,Apple TV也只能在自己的流量池里,将自己的电脑、iPod用户,转化成电视用户 。
2007年,iPhone问世,手机+AppStore,苹果开启了它未来十几年的辉煌 。iPhone引领了移动互联网革命之后,客厅互联网入口的重要性下降 。2010年,iPad上市,这个起初不被看好的产品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它取代了Apple TV的部分功效,在手机和电脑之间架起视频、游戏的功能 。这一年,Apple TV 2问世,但它仅仅是一个支持720p的视频播放器而已,再没有改写行业的霸气了 。
软件领域,曾经在iPod时代备受瞩目的iTunes,尽管将音乐、电影、电视节目、播客、iTunes U、应用、有声读物等多项功能汇集一身,但作为PC时代备份思路下的产物,它没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变革和升级,更多时候,iTunes只是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备份和下载工具 。它完全没在内容领域发挥App Store一样的平台价值 。iTunes也有windows版本,但其臃肿滞后的设计思路,成为被群嘲的对象,再未能在iOS外开疆扩土 。iTunes随着iPod的没落被边缘化和遗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