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车企抢滩出行江湖

出行市场正在成为传统车企竞相争夺的“新江湖” 。
9月9日,吉利旗下曹操出行正式上线运营新的租车业务“曹操租车”,并在杭州、上海、重庆等20多座城市试运营;8月5日,在经历了上汽北汽“神仙打架”后,神州租车也正式被北汽接盘,迎来新的时代 。
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并不是新鲜事 。早在201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时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的蔡澈便对外宣布,“奔驰将从汽车制造商转变为互联网出行服务商” 。随后,奥迪、宝马、丰田等跨国企业均在分时租赁领域落下棋子 。而在国内,一汽、长安、上汽、比亚迪、长城等国内传统车企,也开始涉足网约车或汽车租赁市场,倾力向出行服务商转型 。
转型大潮背后,藏着传统车企的焦虑 。“未来车企、经销商靠着卖车赚钱的日子将会一去不复返”,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欧了出行董事长张文辉曾在2019年全球未来出行大会这样感慨 。在他看来,2025年以后,出行服务、汽车后市场将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 。
但出行生态圈正在被包括滴滴、美团、高德地图等在内的跨界竞争者重塑,他们在把握数据入口方面遥遥领先,将传统车企无情地甩在身后 。群雄逐鹿,传统车企该如何出招?
车企大鳄涌向出行市场
在汽车制造商向互联网出行服务商转型上,北汽集团是“急先锋”之一 。
早在2014年4月,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便公开表示,“汽车企业要赢得未来竞争,除了向创新型企业转变、拥抱互联网外,还要转变发展方式,由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 。”同年6月,北汽新能源成立了GreenGo绿狗租车,并立下“成为国内最大分时租赁公司”的豪言壮志 。此后,其又先后推出“北汽旅行”、“轻享出行”等分时租赁服务品牌 。
愈渐热闹的共享出行市场,也为传统车企的“转型潮”添了一把火 。自2015年之后,在网约车领域,滴滴分别经历了与快的和优步的两次合并,并与易到用车、神州专车打得火热,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网约车格局 。而在租车领域,以分时租赁、P2P等模式经营的共享汽车企业迅速被吹向风口 。
普华永道在2017年的《共享出行正当时》报告中总结称,继传统的经营性租车业务模式外,共享汽车的大概念里诞生了新兴的顺风车、网约车、分时租赁、P2P等热门模式 。而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共享汽车2017年总计获得764.59亿元的融资,成为当年共享经济领域投资金额最高的行业 。
诸多传统车企“乘风而上”,与互联网企业抢食 。2015年11月,吉利汽车宣布杀入网约车市场,正式成立曹操专车,用B2C模式向滴滴专车的C2C模式叫板,并于2017年2月获得浙江省交通厅发布的首张新能源汽车网约车牌照 。2019年12月,吉利的出行版图再次扩大,其与戴姆勒集团合资推出的“耀出行”正式运营,后者主推高端车型共享出行服务 。
虽然早在1992年,上汽便成立了上海首家汽车租赁公司上汽安吉租赁,但趁着共享汽车的风潮,2016年5月,上汽再度推出了EVCARD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务,并于2018年年底推出网约车品牌“享道出行”,2019年继续推出“享道租车” 。至此,上汽完成了从整车生产销售到汽车分时租赁、网约车及租车等大出行领域的全覆盖,形成 “新出行综合体” 。
2017年2月,北汽成立了以网约出租车经营、汽车租赁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技术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华夏出行有限公司,并逐渐将现有出行品牌纳入到华夏出行平台中来 。截至目前,华夏出行业务已覆盖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网约专车、城市物流、整车出租等多种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