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易主,软银、英伟达均不是最大赢家

步入9月,巨大财务压力下的软银,续写着它的烦恼与不堪 。
如果说孙正义在豪掷80亿美元“炒”美股是危急之后的险招、卖掉阿里巴巴137亿美元股权是颓势之中的取舍,那么此次出售ARM则是已定败局下的卖子求生 。
然而即便如此,ARM这个对于软银而言的“儿子”——想卖出去,还不一定那么容易 。
特别是在当下,芯片“多国杀”愈演愈烈的时局之下,而买家恰又是虎视眈眈、极其渴望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的英伟达(NVIDIA) 。
软银卖“儿子”
9月14日一早,软银集团与NVIDIA已达成最终协议,NVIDIA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软银集团旗下的芯片制造商ARM 。
400亿美元的“转让费”包含支付给软银价值215亿美元的NVIDIA股票、120亿美元的现金;支付给ARM员工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ARM业绩达到约定目标后,支付给软银的50亿美元现金或股票 。
ARM是一家英国芯片制造商和技术授权商,收入主要依靠授权费和版税 。
如果一家半导体公司从事芯片研发需要用到ARM架构,则需要得到ARM公司的授权,ARM会在这家公司生产的每一个芯片上,都赚一笔钱 。
说白了就是半导体行业自产自销的“专利贩子” 。

ARM易主,软银、英伟达均不是最大赢家

文章插图
公司以其ARM芯片架构而闻名,对整个ICT产业举足轻重 。全球超过95%的智能手机采用ARM架构,苹果、三星、高通、华为、联发科等都是客户,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1000+生态伙伴 。
不过目前计算机主要采用的芯片架构还用不到ARM,因为采用ARM架构的CPU还不足以支持一台计算机的运行 。
ARM在这次交易中,有望借助NVIDIA实现计算机CPU领域的突破 。
ARM易主,软银、英伟达均不是最大赢家

文章插图
至于以GPU闻名于世的企业,NVIDIA为何要吞并ARM这个“专利贩子”——NVIDIA在公告中给出的答案是:“联合NVIDIA在人工智能的领导地位与ARM庞大计算生态,为客户带来创新 。”
从ARM架构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二者联手势必有助于NVIDIA进入5G、边缘计算、无线设备、IOT、机器人等一系列公司渴望进入的领域,增强“人工智能公司”的定位 。
除此之外,吞并ARM将进一步提升NVIDIA在智能手机CPU研发领域的竞争力 。
早在2018年前后,NVIDIA就已无缘智能手机SoC市场的核心圈子 。公司一直沿用数年前老旧的分离式显卡架构,而到了Tegra3,Tegra4时代,不仅CPU性能一般,其手机GPU芯片的性能也很快被高通等厂商迎头赶上 。
NVIDIA心里清楚,“核弹厂”的标签贴久了,智能手机SoC市场或将再难见到自己的身影 。
所以与其继续为“专利贩子”掏钱,倒不如做“专利贩子”的老板……
ARM易主,软银、英伟达均不是最大赢家

文章插图
按照经济学的原教旨,交易发生的那一瞬间,交易各方都是均衡的 。但在真实的世界里,交易从来都不是公平的 。长期来看,总有一方受益,一方受损 。
这笔400亿的交易,如果能够达成,那么最高兴的无疑是英伟达;ARM也不会太亏 。但作为卖家的软银,显然是不情愿的 。下面就来说说最近一直在水逆的软银 。
软银“物联网帝国”,海市蜃楼
此次软银出手ARM,多少有点“卖孩子”的味道 。而且还没有卖到好价钱 。
须知早在2016年,软银将ARM的股权尽数收入囊中,作价已经是高达314亿美元 。如今,4年过去,价格涨到400亿 。勉强跑赢通胀吧~
但如果考虑到当时孙正义收购ARM的宏伟愿景,那么与今天被迫低价抛售的境遇相比,岂是委屈二字能够道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