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奇妙之元青花梅瓶

元青花的大罐有百斤、大盘、大碗、让人感到震撼 。宏观看胎底有松软的感觉,没有明后期瓷胎坚硬,多数器底有沙眼、修底不光滑 。琢器底足留下的乳丁,是部分工匠修足的特点 。有一半器底露胎处有釉斑,多为窑工留下的记号 。
元青花上的卷草纹每一单位独立绘制,一正一反相接 。也有的二上一下或一下二上相接 。无中 心波谷曲线,明初卷草纹先画一中 心波谷曲线,在上伸发卷草纹,明中期起,有不画中 心波谷曲线的卷草纹 。

绚烂奇妙之元青花梅瓶

文章插图
关于梅瓶,《饮流斋说瓷》中有专门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流行于我国宋到明代 。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的这件梅瓶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3厘米 。口部短小,口沿面平厚,短颈呈梯形状,肩部丰满浑圆,肩以下收敛明显,平底内凹成浅圈足,器形秀丽而挺拔 。器身满绘青花图案,白釉处肥厚莹润,青料则浓艳幽茜,令人赏心悦目 。通体绘有六层纹样:瓶口外壁绘杂宝覆莲纹,肩上部为缠枝莲花纹,花枝相连交缠,花心石榴状,叶似葫芦形 。腹部主体绘人物故事纹,图中 共有三人:正中一头戴官帽男子骑于马上,扬鞭策马,须髯迎风飘扬,坐骑正撒蹄狂奔;前方一男子身着长袍,手执马缰,伫立河岸边,目光迟滞,思绪不定,他的眼前是一湾潺潺的河水,河中一叶轻舟漂来,艄公挺立船首,手拄桨橹,似在笑脸招呼客人上船 。仔细看来分明是一幅汉代“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图 。画面中作为丞相的萧何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韩信急于负气出走的灰心落寞,徘徊踯躅;艄公的不急不慢,悠闲自得,各人不同的心态,均在画匠艺人的笔下表现得淋 漓 尽 致,细腻传神 。画面之中点缀以松树、竹叶、梅花、芭蕉、山石等纹饰 。胫部绘有卷草纹和花卉仰莲瓣纹,其间以莲瓣纹间隔 。梅瓶虽通体满绘各种纹样图案,显得富密繁复,但经画工们细心处理,画面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布局精当,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器物通体释放出幽幽的宝石般色泽,青料点染处留下透入胎骨的黑色斑点 。
绚烂奇妙之元青花梅瓶

文章插图
目前全世界收藏元青花瓷器最丰富的机构,一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有40件;二是伊朗国家博物馆,有32件,总体而言,目前已被证实的元青花存世量不到400件,其中有200多件在海外,只有100余件在国内的博物馆 。
中国陶瓷自发明的那天起,品种不断增加 。唐宋时期,中国陶瓷攀上了一个高峰 。所有的陶瓷体系都是各领风,但是元青花的出现一统江山,君临天下 。到元青花的出现,确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七百年来无法撼动 。
绚烂奇妙之元青花梅瓶

文章插图
元青花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一出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没有小苗 。过去任何一个窑口的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
【绚烂奇妙之元青花梅瓶】元代青花瓷的釉面一般较厚、色泛青白、往往有欠润泽 。通常称之为卵青,较有光亮的则青白度稍弱,它与明﹑清瓷的釉面色泽显然不同 。元代烧制青花瓷的窑场,尚有云南玉溪﹑建水、浙江江山县,以江西景德镇烧制的水平为最 高,成为最 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瓷器而名扬世界 。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 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 。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在整个艺术品收藏市场,青花瓷器一直是藏家备受青睐的宠儿,一直占据着艺术品收藏类的版面,市场行情一路走热,无论是交易额还是价格都一路攀升 。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明快雅丽的绘画图案,丰富多彩的器物种类,气度恢弘而又精美的造型和科学复杂的装烧工艺,为历代研究者、收藏家和欣赏者所赞誉称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