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腾讯不疼,阿里不爱

“>
【美团:腾讯不疼,阿里不爱】甩掉“点评”的美团,藏着创始人王兴关于“美团系”更宏大的野心 。
9月11日,与大众点评合并5年后,美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建议将公司中文名称从“美团点评”简化为“美团”,英文名称由“Meituan Dianping”更改为“Meituan” 。美团表示,名称简化不会对业务方向、组织架构、公司运营等产生任何影响 。
熬过千团大战、8年上市和10年亏损的美团,如今来到了新的关键节点 。
近半年来,美团股价一路高歌猛进,触及280港元的历史新高,市值达到1.65万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5万亿元),与3月19日的低点相比涨幅接近300% 。这代表投资者和机构对美团长期价值的认可,但也将其推向了更“孤独”的境地 。
“美团越来越有第三巨头之相,不只是阿里,腾讯可能也要重新审视它了 。”长期关注美团的私募基金投资人杨起(化名)表示 。
由BAT(百度、阿里、腾讯)和TMD(头条、美团、滴滴)构建的中国互联网格局正在重塑,无论关系亲疏,阿里和腾讯会乐于看到一个新的巨无霸出现吗?
美团不做“房中客”
一面雷厉风行,一面低调谨慎,王兴的个人特质渗透在美团这家公司上下 。
“兴哥走路都带着风 。”一位美团员工告诉亿邦 。他曾多次与王兴在洗手间相遇,几乎每次都看到他风风火火地洗完手,跑着去了会议室 。另一名美团员工则称,受老板和高管层行事风格影响,美团整个公司的风气都沉稳而低调,无论好事坏事都鲜少对外发声,只“闷头干自己的事” 。
被外界频繁解读的与阿里的故事,则是罕见的例外 。
有种说法是,阿里对美团有知遇之恩 。
2011年,美团在“千团大战”中如火如荼地争夺市场份额时,阿里与红杉资本、北极光创投一同向美团注入了5000万美元资金 。为扶持美团,阿里还关停了自己的口碑网,将淘宝流量开放给美团 。
同年11月,在王兴6次拜访之后,曾担任投资方调查人的阿里巴巴第67号员工的干嘉伟正式加入美团,亲手打造了美团的线下地推铁军 。2014年,美团完成3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中再次出现阿里的身影 。
在业界看来,阿里“倾己之力、成美团之事”的目的,是将美团变为自己“房中客” 。
阿里想借王兴之手扩张其本地生活版图,但美团的野心不止于此 。后者不断扩张的业务边界,开始触及阿里的核心业务新零售,则让阿里感到惴惴不安 。
阿里渴望掌控一切,但并非一切都能尽在掌握 。
腾讯科技此前报道称,当时马云提出,阿里将加大对美团的投资,作为交换,美团的支付渠道必须去掉微信、只留下支付宝,这与王兴“双方互惠互利,各取所需”的理念背道而驰 。阿里逼美团画地为牢,王兴则认为美团并非阿里旗下一个子公司,双方只是投资关系 。
美团与阿里的“蜜月期”结束在2015年10月 。风格强势的王兴不断引入投资方稀释阿里股份,还找来腾讯联手,顶着阿里的反对促成了对大众点评的合并,自此双方彻底翻脸 。
王兴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回忆,“新美大”合并之后,王兴曾专程拜访马云和逍遥子,在谈话中提及滴滴与快的合并很成功,阿里、腾讯两家巨头从不共戴天到握手言和,共同成为滴滴的股东,但对方回答,“这是一个失败的例子,我们不会让这种错误再次发生” 。在滴滴快的的合并案中,阿里是最后一个同意的人——这成了王兴的“心头刺” 。
最终,阿里不再跟投新美大最新一轮融资,而是选择退出美团,全力扶持口碑;美团则要求商户全面停用支付宝,否则提高扣点比例 。2016年1月,美团接受腾讯领投的33亿美元投资,彻底投入腾讯阵营;同年4月,饿了么宣布获得阿里领投的12.5亿美元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