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腾讯不疼,阿里不爱( 二 )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转投腾讯怀抱后,阿里并未彻底退出,直至美团上市后仍持有其1.48%的股份 。王兴在上述采访中提及,阿里不肯卖光美团股份,是为了能继续给自己制造点麻烦 。
直到今天,美团与阿里1%的“爱情”仍被业界关注 。
阿里不再爱,腾讯不敢疼
不做阿里的“房中客”,美团同样没成为腾讯的“麾下军” 。
多位美团员工对亿邦表示,腾讯在公司内部存在感低、给美团自由空间较大,甚至有人不清楚腾讯是美团大股东 。一位美团程序员对亿邦谈及自己的感受时表示,除了优先考虑腾讯云服务,他感觉不到美团与腾讯有什么联系 。
杨起告诉亿邦,美团站队腾讯的最大理由是腾讯“参股不控股”,没有阿里那么强的掌控欲 。另一原因则是,腾讯除了流量,自身几乎没有商业运营能力 。
或许正因如此,美团才有可能成长为中国互联网“第三巨头” 。
对腾讯而言,美团作为“干儿子”,一定好于成为对手 。但如果这个“干儿子”体量日渐庞大,差距不断缩小,甚至可能成长为比肩自身的另一极,这种亲密关系还能继续吗?
腾讯对标的公司没有过强控制欲,不代表它没有“狼性” 。
腾讯鼓励内部竞争,同一业务开发同时交由不同团队,“谁能跑出来谁就赢了” 。这种企业文化映射到被投公司上,就是美团与滴滴、京东与拼多多之间的相互斗争和制衡 。
今年上半年,“美滴联姻”流言传出后,多位业内人士向亿邦分析称,腾讯不会成为这场收购案的推动方 。一方面,美团足以压制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势力扩散,战略目的已经达成 。另一方面,美团已成为二级市场的宠儿,如果并入滴滴后体量继续扩大,腾讯系内几乎没有谁能再制衡它 。
双方的矛盾还在于,美团当前尚未布局完毕,一旦它把交易流量全部吃透,下一步就是和腾讯抢场景流量 。
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教授崔丽丽告诉亿邦:“腾讯流量虽多,但除了社交在变现方面其实没有更多场景,还需引入一些消费场景来变现 。如果美团的场景强大到足够分割社交场景流量,估计腾讯不会坐视不管,毕竟触及到根本利益 。”
另一边厢,腾讯在寻找更多消费场景时,不可避免地侵入了美团腹地 。
2019年初,腾讯曾在发现一级入口内测“附近的餐厅”功能 。虽然这一功能并未公开上线,但此举被业内解读为腾讯开启本地生活服务板块“赛马模式” 。
随后,腾讯又盯上了私域外卖 。
今年4月,亿邦从外卖代运营平台“商有”创始人赵云处获悉,腾讯于春节期间,紧急联合微盟、商有内测朋友圈“附近推”产品,尝试3公里以内的餐饮广告服务 。餐饮商家在朋友圈投放外卖小程序广告后,用户可直接点开链接下单,由商有完成外卖配送 。
在商有之后,腾讯又陆续引入了多家外卖代运营商 。据亿邦了解,上图商家后台显示的“花费”一项,全部是腾讯收取的广告收益 。
此外,亿邦从接近腾讯的人士处了解到,腾讯正与多个餐饮品牌合作,通过《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手游发放餐厅到店优惠券,将流量延续到实体餐饮运营 。未来,腾讯还将和奈雪的茶、喜茶等品牌联名发布新品 。
腾讯想借流量优势从餐饮行业稳赚一笔的意图,呼之欲出 。
“美团已经足够制衡阿里,如果我是腾讯,从现在起我都不愿意再扶持王兴了 。”杨起告诉亿邦 。
美团没有朋友,但有势力圈
“阿里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但是依然不能阻止京东的崛起 。”2016年初,王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