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


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

文章插图
当我像往常一样对我五岁的儿子大声呵斥:“快点收拾玩具 , 看你到处乱扔像什么样子!”儿子却一动也不动 , 嘴里还嘟囔着:“我就喜欢放在这里 , 不用你管 , 你根本就不爱我!”接着 , 他飞快地冲进了房间并且“砰”地一声用力甩上房门 。
我吃了一惊 , 立刻就想把儿子从房间里揪出来狠狠地揍一顿 , 但理智阻止了我的冲动 。过了十几分钟 , 我的情绪平复了 , 愤怒消失了 , 取而代之的是不安:儿子说我不爱他 , 他难道真的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他?他为什么感觉不到我的关爱?我回想自己刚才的言行———口气生硬粗暴 , 换个位置 , 我也会难以接受 , 难怪儿子会认为我不爱他 。

在年幼孩子的意识中 , 他不能领会到父母埋藏在心里的无言的爱的信息 , 是因为我们作为父母的没有用行动更明确地传递情感 。其实 , 在日常生活中 , 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简单明了的方法 , 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 。
尽量避免用命令的语气同孩子说话
“你给我听着!”“快点!”“别乱动!”这类带有警告、责备、拒绝或者讽刺的味道的话 , 或许是许多家长经常习惯使用的 。这种居高临下的命令语气 , 最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 。而采用了情感诉求的语言 , 让孩子感知到我们的要求是出于对他的考虑 。比如说:“宝贝 , 咱们得快点 , 不然会迟到的 。”“这件事我觉得这样做比较好 , 你觉得呢?”这些多点建议性口气的话 , 既能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我们的建议 , 也不会因为逆反情绪而故意跟我们对着干 。

蹲下来 , 看着孩子的眼睛
我们习惯了站着跟孩子说话 , 对他发号施令 , 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给孩子 , 而很少去考虑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孩子在一再被告知该怎样做的声音中长大 , 便会渐渐产生一种印象:我是爸爸妈妈的附属品 , 自己的想法无足轻重!这一点或许正是在我们不经意的言行中使他误解的 。如果我们蹲下来 , 蹲到和孩子一样的高度 , 用眼睛注视着他 , 和他说话:“嗨 , 小家伙 , 我听见玩具们哭了 , 它们说找不到回家的路 , 需要你的帮助呢 。
”孩子听了 , 肯定会很快地把玩具都送回玩具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的确 , 通过眼神交流 , 孩子能从中找到我们对他的爱与关心 。

做即使一秒钟的身体接触
许多为人父亲者都不喜欢过多地搂抱孩子 , 认为这会助长孩子的娇气 。过多的搂抱的确不是正确的教养方式 , 但必要的身体接触能够让孩子觉得父母亲切可靠 , 这将给予他们被接受、被支持、被关爱的感觉 。因此 , 每天下班回到家 , 不妨拍拍孩子的小脑袋 , 或者握一下他的小手 , 微笑着说:“嗨 , 宝贝 , 今天过得怎么样?”孩子可能会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 , 快乐地诉说着这一天的学习生活 , 这时你要做的 , 就是坐下来认真地倾听他的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