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邪教痴迷者的心理特征及临床心理技术在反邪教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四 )


 (二) 痴迷者与吸毒者在谎分、癔症的比较结果上呈强相似性,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人格特征――掩饰性和不真实性,揭示了精神鸦片与药物鸦片对人心身毒害有相同之处 。吸毒者因为躲避社会谴责而隐藏自己的丑陋行为;痴迷者则.因为躲避社会教育而主动断绝与外界联系,不向外透漏自己的真实情况 。他们都有情绪支配理智,用想象代替现实的癔症特征 。
 (三) 痴迷者与精神病者比较,二者在支配性、偏见性、轻躁狂、精神病态、控制项目上表现出强相似性,说明痴迷者也具有精神病样的病理人格特质,存在类似的人格变态和意识变态 。这种变态引发痴迷者的知、情、意、行障碍,使之出现极端性思维、偏执、强迫性行为、幻觉、妄想和极强的盲目性、非理性、狂热性及破坏性 。如果受到“精神控制”的暗示或指令,就会疯狂地去追求,出现一系列狂妄的行为,乃至犯罪行为 。
 (四) 男性 痴迷者MMPI与IPC的相关分析所揭示的某些病态人格与C分量表呈正相关,说明痴迷者“对机遇可以影响自己生活经历和事情结果的相信程度”很强 。痴迷者I,P,C 分值低于国内常模、甚至低于吸毒者,可见其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性很差,其思维方式多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由自己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造成”的外控意识,多属于外控型心理模式,而“外控型强的人伴有焦虑、抑郁的情绪,更难以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 。可见异常人格导致异常的心理及行为模式 。
  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上形成的身心系统动力组织,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独特性,有什么样人格类型,便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 。该研究显示邪教痴迷者具有病态人格倾向,这是邪教痴迷心理产生的易感性素质、内在机制,是痴迷行为发生的人格学基础,或者说邪教操纵者使用强化手段塑造了练功及行为者的这些病态人格,而病态人格及其心理模式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是痴迷者难以脱离邪教的心理原因之所在 。
3邪教痴迷者教育转化的心理技术探讨
对于邪教痴迷者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庞大的临床心理矫治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并且需要高水平的心理专业人员团队和专家支持团队的构建 。从程序上来说,要实施下列环节:
3.1心灵的透析
3.1.1形式多样、趣味横生的心理测验
      由上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邪教痴迷者有其特定的人格特质,人格的改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速成的手段往往是功效较差的 。在这个过程的第一步首先是应针对邪教痴迷者进行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测验,以确定其病态人格特质的定位 。心理测验题目通常给人感觉是一些和主题无关“生活琐事问话”,会让对方放松下来,对于抵抗性很强的痴迷者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由专家设置主题统觉模式、罗夏墨迹、房树人等趣味性的方式 。
3.1.2 复合疗法下的人本关怀
      不同疗法擅长的临床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可针对上面测验步骤结果人群选择使用自由联想、梦的分析、防御机制揭剖、移情阻抗投射等精神分析疗法;积极倾听、情感反应、和痴迷者在一起、乐观体验等罗杰斯人本主义疗法;增强体验、整合冲突,空椅子技术等格式塔疗法;配合家庭系统治疗,以达到痴迷者体验、了解自己内在矛盾冲突痛苦,接纳人格缺陷的现实,并逐渐认识到回归现实,依靠自我的力量是解救自己痛苦的根本,而非邪教头目的神通 。
      应该说,第一阶段的治疗达到的应有效果应该使痴迷者的心灵异常痛苦,这种感觉可能是破碎的、体无完肤的痛彻(或是其它类似的描述) 。痴迷者此时因看到了自我的脆弱和来自各个人生时期的、特别是童年时期的伤害(看到地狱中的自我)而变得无助、沮丧和混乱(一般会更加情绪冲动),此时治疗师需用情绪疏泄的疗法,耐心陪伴他们的痛苦发泄,予以极大的同理心和爱心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