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通达系打响“最后一公里战役”:加码驿站!( 二 )


服务对于快递行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行业越跑越快,服务却似乎背道而驰了,背后是什么原因?
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快递业务量为36.7亿件,201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39.6亿件,2018年达到507.1亿件 。
而于此同时,快递单价却一路下降,2011年平均每家快递的价格是20.65元,而到了2018年下滑至11.09元 。
罪魁祸首是几家快递平台为争夺市场而进行价格战,2007年快递行业毛利率为30%,而到2019年圆通、申通等公司的毛利率则平均在10%左右 。
快递数量增多,毛利率下降,快递公司开始下调给快递员的派件费 。
梳理历史可以发现,2015年天天、申通以及中通快递、圆通速递、韵达快递、百世汇通六大加盟型民营快递给快递员的派件费为1.5-2元/件 。
而近几年,平台们支付给快递员的派件费已经大幅降低,每件大约在1元左右,甚至低至0.8元、0.6元 。
河北省衡水市一位中通快递员表示,当地的中通在今年7月将派件费调整至0.8元/件,而且附带有收件的任务,“按收件量不足派件量5%扣派费0.1元,按月为单位不足10票件的扣派费0.2元” 。
他举例表示,假设一位快递员7月派件6000票,但收件在10-300之间则派费是6000*0.7,收件10票以下则派费为6000*0.6 。
近期央视财经报道,有快递员表示自己到手派件费已降至4毛钱/件,扣除短信费、电话费后,一单只能赚0.25元 。
在生存压力下,快递员为了每天多送件,更愿意选择统一派送到快递柜、驿站,而非逐一上门派送 。随之而来的是快递柜、驿站的需求量大增 。
以菜鸟驿站为例,2013年菜鸟驿站成立,到2015年全国有2万多个菜鸟驿站,2016年达到4万家 。2019年5月,菜鸟总裁万霖表示,未来3年菜鸟驿站将建立10万个社区级站点 。
此外,各大快递平台也在建设自己的驿站,甚至包括一些原本不在快递行业的创业公司 。
不过,既然市面上有菜鸟驿站等产品,为什么快递平台还要费心做自己的品牌呢?
有观点认为,快递平台之所以热衷于自建驿站的一个原因是为了自己掌控命运 。
对于快递平台而言,一个极端的假设是,如果有一天其他家驿站拒绝为自己服务怎么办?这就意味着建设终端是一个不得不做的选项 。
比如顺丰本身作为快递柜品牌丰巢的大股东,但旗下又有驿站品牌“驿收发” 。
钱浩宇认为,“驿收发”是顺丰的一种创新的探索,是一种保持内部活力的选择,“肯定要创新,不可能墨守成规,要不断的推出这些新的东西” 。
在他看来,各种行业都面临着被颠覆,“万一哪一天收快递寄快递不用钱了,那你快递公司怎么活?”
对于快递公司而言,另一个愿意发展驿站模式的原因是其采用了加盟制模式 。这对于平台而言相当于0投入就建立了一个新的终端网络,且由于开张驿站需要购置电脑+货架+出入库的扫码终端+监控等设备,还可为平台带来收入 。

顺丰、通达系打响“最后一公里战役”:加码驿站!

文章插图
菜鸟驿站的硬件要求,图片来自菜鸟驿站官网
而这其中还延伸出了一个更重要的价值,就是给快递平台增加了未来新的盈利路径 。
在最后一公里上,更多快递平台趋向将其打造为增值服务的一环,从而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 。例如,额外要求送上门的用户,需要额外付费,会成为高端会员服务等 。
只不过,分割出最后一公里的商业模式,最终建立在降低了此前“送货上门”的服务标准上,导致了部分用户不满,快递公司不得不“小心翼翼”探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