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瑰宝 —— 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真面目!

1952年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波谱博士发表了《14世纪的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所藏一组中国瓷器》一文,1956年又发表了《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国瓷器》,他以一对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为标准器,对照土耳其和伊朗博物馆收藏的几十件与之风格相近的中国瓷器,将所有具有象耳瓶风格的青花瓷定为14世纪青花瓷,从此元青花受到全世界中国古陶瓷学者的重视和公认 。霍布森和波谱的历史功绩永不可没 。他们是全世界元青花研究的开拓者和先驱 。
近30年来,跟着国内外研讨、保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 。与此同时,今世景德镇瓷器制造业对拷贝元青花的热心也日积月累,各种元青花的拷贝品不断面世,并由最初的等级低商品逐步向高 级仿品开展 。那些高仿品,其报价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

中华瑰宝 —— 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真面目!

文章插图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口部短小,肩腹部浑圆,下腹部瘦长,平底 。通体绘有青花纹饰,肩部绘杂宝及缠枝牡丹花纹,牡丹可谓花中之魁,象征“雍容华贵,大气超凡”;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而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桨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得淋 漓 尽 致 。而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 。
纹饰宜人漂亮,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周身散发着美器的光泽,绘有象征“身份尊贵、帝王之气”宝莲纹,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像这样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一件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系该馆的“镇馆之宝”,一件仍在海外下落不明 。
这样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几件而已,一件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系该馆的“镇馆之宝”号称十亿元不卖 。所以近年来只要市场上一旦出现这样的梅瓶都是深受广大收藏家的关注和追捧的,而且价值都是不菲的 。
中华瑰宝 —— 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真面目!

文章插图
元青花瓷器在我国历史上,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大量销往海外的中东地区 。陶瓷艺术品以大件为主,如大盘、大罐、梅瓶、葫芦瓶、玉壶春瓶、扁瓶、长颈瓶、高足碗等 。而盘、碗、杯、小罐等小件器则多行销到东南亚一带 。
青花瓷历经了气势磅礴的元青花、空 前繁荣的明青花、缤纷艳丽的清青花,无论是专 供宫廷使用的官窑青花瓷,还是以商品为目的的民窑青花瓷,在纹饰的装饰和选择上,各领风。
中华瑰宝 —— 元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真面目!

文章插图
自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了带有“至正十一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以来,学界对于元青花的研究就拉开了序幕 。元青花代表了当时的时代审美以及瓷器生产的最 高水平,加之出土量少,深受收藏界推崇喜爱 。
景德镇制作的元青花全世界收藏不足300件 。藏品最多的是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藏有40件,原伊朗阿特别尔寺 (德黑兰)收藏32件居第 二,1980年11月在江西高安县城南锦河之畔发现的窖藏以19件元青花器位列第三 。在高安博物馆收藏的19件元青花中,有九件高足杯,您看前排第 二只的杯底用青花写了14个字:“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蒙古人够豪迈的吧?这是用来喝酒的杯子,倒满了差不多有半斤,符合他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洒脱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