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活动咿呀咿呀呦教案反思( 三 )


最后 , 我引导幼儿通过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进一步表现固定乐句和音乐节奏 。
2.引起情感共鸣
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表达和示范自己的音乐感受的能力 。在呈现作品的过程中 , 我努力通过生动的演绎来展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 将幼儿带入充满感染力的音乐氛围中 。其中包括饶有兴趣的倾听、清晰准确的哼唱、情绪饱满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表现等 ,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 。
3.营造情境氛围
音乐审美体验的获得是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 , 需要幼儿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去联想、迁移 。因此在活动中 , 我力求体现游戏性、情境性和趣味性 。
一块小小的纱巾充当了“锯子”“毛巾”“沐浴球”等 , 将幼儿带入不断变化的游戏情境“锯木头”“擦汗”“洗澡”中 , 使得小班幼儿能饶有兴致地反复感受、体验 , 借助想象进入表现的情境 , 发展音乐感受力 。同时 , 两种不同的纱巾用法又巧妙地将幼儿分成了“大树”和“小木匠”两种角色 , 为幼儿顺利地进行分组合作游戏提供了帮助 , 并体现了一物多用、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 。
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点评小班音乐活动“咿呀咿呀呦”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黄琼 我觉得《咿呀咿呀呦》是一个颇具特色又富有学习与研讨价值的教学活动 , 其核心意义在于如何使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既有情趣又有发展效益――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 , 在体验中成长!结合我们正在探索的关于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 谈以下几点感悟 。
一、趣味盎然 , 使教学活动富有魅力 这一集体教学活动给人的强烈感受是趣味盎然、充满魅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 教师营造了一个有情、有趣的音乐“童话世界” , 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 在感受音乐快乐的同时发展着音乐的智慧和素养 。
首先 , 趣在选材上 。正如沈老师所分析的那样 , 这首乐曲旋律活泼、节奏鲜明 , 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 。
其中 , “咿呀咿呀呦”的乐句反复出现 , 充满童趣 , 幼儿乐此不疲 。集体音乐教学活动材料和内容的选择 , 直接影响一个活动的成效 。
一个有趣又有吸引力的音乐素材可以成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 提升一个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
其次 , 趣在情节中 。在整个活动中 , 教师营造了一个游戏化的情境:森林、大树、锯木、擦汗、洗澡……孩子们在有情、有趣的游戏中愉快地感受着 , 积极地发现着 , 快乐地学习着 。对小班幼儿来说 , 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提升学习品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
正是由于这个教学活动趣味盎然、富有魅力 , 便使它有着个别化的区域活动不可替代的功能 , 有着师幼共建的价值 。
二、精心预设 , 使教学活动充满挑战和发展价值
在这个活动中 , 教师精心预设 , 别具匠心 , 使之对幼儿更具有挑战性和发展价值 。
比如 , 图谱的解读功能 。事先 , 教师在黑板上画好了四段波浪线 , 每段波浪线有四个起伏 。在活动中 , 教师随音乐用粉笔沿波浪线描画 , 在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 , 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寥寥几笔 , 虽极其简单 , 却是形象有效的演示 , 达到了帮助幼儿将动态的、难以确定的音乐转变成静态的、可理解的画面的目的 , 从而有效地帮助幼儿感受了乐曲的结构 , 理解了乐句的规律 , 同时 , 也使本活动的教学难点――“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 , 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