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植物肉赛道:中国「玩家」走到哪了?( 五 )


54%的美国消费者从网站和博客上了解和使用植物肉 , 其次是在商店 , 第三名是通过朋友和家人的口碑 , 约23% 。
Beyond Meat的主流消费群从中产逐渐扩大大更多年轻人 , 多数是素食者 , 他们消费植物肉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吃素健康、保护地球和保护动物 。
中国消费者也在逐渐接受植物肉 。今年5月份 , 百度搜索人造肉的搜索指数同比增长50% 。
珍肉在前期对中国消费者做了大量调研 , 从底层逻辑看 , 消费者消费植物肉的驱动力首先是食材口感 , 其次是健康 。产品与真的肉口感无限接近才能带动消费者更多的复购 , 追求健康并不是消费者为植物肉买单首要原因 , 消费者在选择任何食物时 , 都是好吃最优先 。
在美国 , 虽然植物肉消费有很大的概念是环保 , 但多数消费者也并不愿意为环保概念去牺牲口味和体验 , 对多数消费者来说 , 更多是不牺牲口感情况下 , 用同样的便利性和价格消费植物肉 。
对于新人群来说 , 更高的市场定价也是一种人群定位的策略 。植物肉作为新的品类还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 在定价上也偏高 , 实际上是要向消费者沟通和传递一种价值——即产品的定位和品质是高端产品 , 高定价策略才能为产品打造出光环 。
对现阶段消费植物肉的群体来说 , 他们并不是为了省钱才吃植物肉产品 , 尤其是城市中的消费者 , 对成本并没那么敏感 , 更多是理念和产品质量 。
而在餐饮渠道 , 植物肉公司不需要传递给消费者这些信息 , 所以供给餐厅的价格会低很多 , 这也意味着 , 植物肉还能有非常大的价格下降的空间 。
基于产品品质的限制 , 植物肉在中国市场在短期内不会呈现爆发爆发 , 而是更倾向于长期稳定增长的状态 。
市场爆发的关键是消费者接受度 , 而接受度的来源则是产品品质 , 这一时期 , 对公司而言 , 更多是在质量上下功夫 , 而不是抢风头 。资本虽然在涌入行业 , 但未必能成功 , 李永敬认为 , 钱和口味毕竟是两回事 。对他而言 , 因为长期从事食品行业 , 深深知道口感的重要性 。
餐饮渠道成关键
在C端 , 赢得消费者的方式靠营销 , 而要真正的让植物肉出圈 , 可能只能靠B端 , 即依靠餐厅渠道 。
从目前全球范围来看 , 肉类替代品食品中 , 零售约占销售额的70% , 餐饮服务占30% , 过去10年 , 肉替代食品零售量的增长率为3.4% , 餐饮端的增长率为3.7% 。从2018年开始 , 零售和餐饮的渠道开始以48%和52%的比例发展 。
在美国 , 约有17%的餐厅提供植物肉 , 从潜力上看 , 美国有60%的餐厅普及率 。
目前以销售额和增长率看 , Beyond Meat和ImpossibleFoods是增长最快的植物性肉类品牌 。
Beyond Meat 和Impossible Food最初是走C端 , 此后跟餐厅合作 , 销量是此前的三倍 。
Beyond Meat的餐厅渠道占比在逐年提升 , 其招股书显示 , 零售渠道和R&F(餐厅餐饮店)的销售额分别占比58%和42% , 而2017年零售渠道约占净收入的78% 。
Beyond Meat在美国有3万多家自有零售终端 , 在2018年前已跟北美超过1.2万家餐厅达成了合作协议 。Impossible Foods覆盖了8000多家餐厅和一些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