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与ARM的连续剧还未落幕( 三 )


如今英伟达和ARM的结合,可使英伟达在智能移动终端系统上有立足之地 。借助于英伟达的实力和它的图形处理能力,ARM在无线手机终端等领域也将更加所向披靡 。
除此之外,收购 ARM后,英伟达得以构建 CPU+GPU的完整产品组合,面向数据中心销售整套计算系统 。使得今后的高强度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领域的竞争市场将更为激烈 。
事实上,在超算领域,英伟达和ARM的合作早已开始 。2019年8月,英伟达宣布其加速计算平台CUDA将支持ARM架构 。这次收购后,黄仁勋表示,英伟达或将开始研发自己的ARM架构下的CPU 芯片 。目前服务器芯片市场90% 的份额都由英特尔把控 。英伟达的强势介入,势必对英特尔造成冲击 。
对任天堂来说,此次收购可能是个好消息 。英伟达此前一直为任天堂Switch提供芯片,由于其Tegra系列芯片性能并不突出,导致任天堂产品硬件能力弱于采用AMD芯片的微软(X-box)及索尼(PlayStation)旗下的同一世代家用游戏主机 。收购ARM后,英伟达可以利用ARM的技术研发更高性能的CPU,结合自身强大的GPU技术,更新Tegra系列芯片架构,而任天堂也将获得更高性能的核心硬件 。
对中国厂商来说,ARM是芯片的生命线 。软银曾在2018年透露,中国设计的所有先进芯片中,约有95%是基于ARM技术,而对ARM来说,中国市场也必不可缺,中国贡献了ARM总销售额的20%,ARM的中国客户数量超过150家,累计出货量超过10亿 。
若公司持有方变成美国公司英伟达,联系近年来的两国双边关系,中国使用ARM架构的公司有一定风险 。
对此,ARM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瑟,在英伟达和软银就ARM的收购意向达成后,发表了一则公开信,要求政府“救救”ARM 。在信中,赫尔曼表示了三点担忧,其中后两点和中国公司或将面临的问题息息相关 。赫尔曼认为:

  • 首先,我们担心成千上万名ARM员工在剑桥的工作受到影响 。当总部迁往美国时,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英国失去工作机会和影响力,正如卡夫(Kraft)当初收购吉百利(Cadbury)时所看到的那样 。
  • 其次,将ARM出售给英伟达将破坏ARM商业模式的根本,该模式原本可以被称为半导体行业的“瑞士”,与500多家被许可人以平等的方式交易 。他们大多数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当中有不少英国公司 。
  • 最后,是国家经济主权的问题 。ARM是英国仅存的领先技术公司,ARM在手机微处理器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它的市场份额超过95% 。由于美国总统在与中国的贸易战将技术优势“武器化”,因此除非英国拥有自己的讨价还价武器,否则英国将成为附带受害者 。将ARM出售给Nvidia意味着,ARM将受到美国CFIUS法规的约束 。英国电子行业有数百家公司,雇用数以万计的人在其产品中使用ARM 。其中许多产品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市场,那就意味着他们都必须遵守美国CFIUS法规 。这将使关于允许ARM出售给谁的决定权交给白宫而不是唐宁街 。
  • 虽然黄仁勋一再表示将保证ARM中立的商业模式,“英伟达正在为这项收购花费大量资金,没有理由做任何会损失客户的事情 。”在公告中,英伟达也承诺ARM将继续运营其开放许可模式,同时保持全球客户中立性,称这是其成功的基础 。但在愈加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英伟达的承诺并不足以给予市场足够的信心 。
    根据中国《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英伟达收购ARM需要经过中国政府同意 。
    英伟达和中国监管机构早有打过交道 。今年4月27日,经过中国政府审批同意,英伟达完成了对Mellanox的收购,前前后后花了1年多的时间 。因此,黄仁勋表示,他同样有信心在ARM收购方案上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也有办法解决中国合资企业安谋(中国)的管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