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向苹果看齐

阿里云越来越喜欢讲”操作系统“的故事了 。
9月17日,在2020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展示了阿里云基于飞天超级计算机的数字原生操作系统,基于“云+数字原生操作系统”的新型组合,被张建锋称为「阿里云2.0」 。
此次云栖大会最大的一个不同在于,阿里云在此前“云钉一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云端一体”,也就是将云计算的“无限算力”加持在终端硬件产品上 。
张建锋手中的云电脑“无影”,以及随后展示的末端物流配送机器人“小蛮驴”,既是这种“云端一体”的现实范本,也蕴含了阿里云变革终端的野心 。
张建锋认为,未来的电脑,主体都在云端,个人终端都只需要操作系统,在云计算算力共享的基础上实现算力自由;此外,他还介绍,达摩院同步推出了一个智能机器人平台,平台沉淀了智能机器人的通用能力,支持快速开发安全巡防、机场服务、防疫消杀、景区导览等多种场景机器人 。
阿里云的变革,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云计算行业的发展沿革,在外界关注超级计算机、数据中心、芯片等硬件的当下,阿里云走的更远,将“云钉一体”、“云端一体”当作了其云计算操作系统的核心 。
这在某种程度上,让我想到前两天万众期待的苹果发布会,大家既是在蹲守新款 iPhone(虽然被鸽了)、iPad 等硬件,也对 iOS 14这个大版本迭代充满期待 。
虽然具体业务看似天差地别,但软硬件一体化,已经成为科技公司不言自喻的一种默契,阿里云的“操作系统”正在向苹果看齐 。
今年苹果WWDC2020线上发布会上,苹果正式宣布未来苹果的Mac电脑产品将采用苹果自研的处理器芯片 Apple Silicon,基于苹果自研的处理器平台的 Mac 将可以运行 iOS 以及 iPadOS 上所有的 App——
兼容,这是苹果在实现自家产品硬件全线控制权后最明显的变化,打通硬件产品的软件互通对第三方开发者意味着开发难度降低、工作量减少,而这也是操作系统继续繁荣的根基 。
另一方面,云计算的诞生得益于Linux系统在互联网服务器中的普及,算力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后,云计算在应用层面也面临着操作系统层面需要重构的考验 。
因而,云上操作系统就成了云计算发展的必然 。
未来的云计算厂商需要进一步输出云计算的服务能力,具体落实在两个层面,一是操作难度不断降低,让每个人都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云服务;二是提供开放便捷的应用开发服务,降低开发门槛,形成完善的开发者生态 。
从这个角度看,阿里云与苹果或许会是殊途同归的 。
01
过去十几年,亚马逊云为首的云计算新势力进一步扫除了云计算社会化应用的障碍,阿里云从提出“去IOE”之后在硬件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能力研发上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其国内近半、亚洲第一的市场占有率就是有力的证明 。
早期,阿里云主要的客户是互联网企业,某些企业的业务甚至完全是搭建在云服务的基础上的,这种企业对云计算的认知和迁移能力都很强 。
但随着云计算不断深入传统IT的领地,阿里云需要面对越来越多较为传统的企业,这些企业的IT服务往往依赖ISV服务商,对云计算的应用既缺乏能力,意愿也不强;而中小企业则对成本、操作难度、响应速度等有着更多考量 。
这个时候,更需要一套标准化、拓展性强、可定义的操作系统,落实到具体用户能感知的层面,这套系统必然要在易用性上不断下探,将使用门槛不断降低——任何技术普及的最明显标志莫过于,易用性下探到个人使用层面 。
阿里云将这项重任放在钉钉身上,自2019年6月钉钉并入阿里云以来,阿里云开始大谈“云钉一体”,将钉钉在阿里云的战略定位上升到操作系统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