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与ARM的连续剧还未落幕

曲曲折折的ARM出售一事,终于在9月中旬迎来阶段性成果:9月14日,软银集团宣布,已同意将旗下芯片设计厂商ARM以40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英伟达 。
具体交易方式为:英伟达向软银支付总计215亿美元的普通股和120亿美元的现金,包括签约时应付的20亿美元现金 。若ARM完成协议财务绩效目标,软银还可获得最多50亿美元的现金或普通股 。此外,英伟达还将向ARM员工发行15亿美元的股本 。交易完成后,软银预计将保留ARM不到10%的股份 。
如果此次交易成功,这会是半导体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一个半导体芯片的巨无霸公司也将就此诞生 。
ARM花落谁家已经是一场延绵了两个多月的大戏 。
早在今年7月初,软银便考虑让ARM重回纳斯达克,为ARM增值造势 。到7月中旬时,软银的选项则已变为对ARM全部或部分出售以及公开上市 。
从7月下旬开始,软银又陆续与苹果、英伟达、台积电、三星、富士康等芯片领域的上下游巨头接触,力图为ARM寻求最佳金主,果不其然,当英伟达的出价从最初的320亿美元提至400亿美元,而其他巨头纷纷退出时,软银宣布同意英伟达的最终收购方案 。
软银此次出售ARM是颇为无奈的选择:孙正义因WeWork等项目投资的失败,急需资金回血 。同时,ARM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盈利预期有限,有媒体预估,以目前ARM营收增速来看,软银需要60年才能收回成本,孙正义显然等不了这么久 。
此时出售ARM回血,资本市场也较为看好——截至9月14日午间,软银集团股价已经上涨21.88% 。
但此次交易最后能否达成仍扑朔迷离,ARM的联合创始人赫尔曼是此次交易的坚决反对者,他曾称将ARM卖给英伟达将会是一个行业灾难,会影响ARM所奉行的中立商业模式 。
不过,这场交易能否顺利走到终点,还需要经过中国、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批准,预计监管审批可能需要18个月的时间 。
ARM与英伟达的这场交易之所以曲折、风波不断,与两家公司在业界的地位密不可分 。事实上,一旦ARM与英伟达真正走到一起,整个行业面貌都会发生极大变化 。
两巨头终归一路
从芯片产业格局上来看,英特尔、ARM、英伟达在各自赛道都已坐稳老大位置,分别在电脑CPU芯片、手机芯片、电脑GPU芯片领域各自树立起较深的行业壁垒 。
随着社会对服务器、数据中心、边缘计算的需求上升,三位玩家在新领域的竞争也已开始,收购ARM,行业两强联合无疑会让英伟达实力大增 。
对于此次收购,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将英伟达的AI技术能力和ARM CPU的广阔生态系统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将计算从云、智能手机、PC、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推进到边缘物联网,并将AI计算扩展到全球每一个角落 。”
从表态中可以看出,对于ARM,黄仁勋势在必得 。回顾英伟达的一路发展历程,不乏这样的大动作 。
创立于1993年1月的英伟达是GPU(图形处理器)的发明者,对游戏玩家而言,英伟达最为人熟知的产品是GeForce系列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简称JPR)发布的2020 年第二季度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独显方面,英伟达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80%,站稳老大位置 。
如今已是GPU的龙头老大的英伟达,目前朝向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的市场发展,也是图形处理器上重要的开发工具CUDA的发明者,是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头号玩家 。
过去几年,英伟达迅速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云计算等科技核心行业发力 。黄仁勋力排众议,在2020年4月完成了对 Mellanox(迈络思)的并购 。Mellanox是一家网络硬件设备供应商,发家于 InfiniBand(无限宽带)技术,后来拓展到具备RDMA技术的以太网 。Mellanox给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提供高速互联服务,现全球一半以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都是用Mellanox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