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向苹果看齐( 三 )


通用性,是苹果应用生态的最大特点之一,如今的苹果甚至要打通iOS、iPad OS、Mac OS三种不同定位和应用场景的硬件系统,App Store 的三端同一已经是一种必然,基于苹果操作系统的功能拓展,几乎全部都可以从 App Store 获得 。
阿里云向苹果看齐的另一重表现还在于,对开发生态的重视 。
张建锋认为,过去做软件开发高度依赖硬件,软件工程是致力于软件的组件化,从而提高开发效率,但云计算时代的软件开发应该更进一步,把云服务、数据化、智能化、移动化的能力都作为一种组件,重新定义“数字原生的操作系统”上的软件系统应用的开发方式 。
“我们希望,你要新建一个APP,新建一个应用,应该用非常方便快速的方法构建出来 。”他认为这比以前简单的操作系统定义应该更宽泛,不仅是一种系统的能力,而且是一种组件的能力、组织的能力、技术的能力 。
以云钉一体、云端一体为落点的云计算操作系统,带来的客观要求就是,需要在通讯、协作、管理等基础服务上,满足不同政企主体更加差异化的需求和拓展支持 。
2016年底,浙江提出“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改革,浙江地方政府在阿里云的技术支持下,推进的“一窗受理”式服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政务服务的办事效率 。
在2020云栖大会“政府数智化转型”专场上,政务钉钉宣布升级为2.0数字协同平台,新版政务钉钉以“事项”为中枢驱动 。IM、文档、日历等功能更将结构化,帮助政府公职人员快速聚焦重要工作内容,处理紧急任务,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
目前,钉钉模板中心按照用途分类、行业专属,提供了上万个细分的免费开发模板,覆盖全场景的办公服务支持,这是阿里云实现“云钉一体”战略中应用大爆炸的一种体现 。
张建锋称,云与大数据、新型协同移动办公,不仅是让企业自己本身提高效率,最大的贡献是让企业、组织变得更为敏捷,更容易开发应用,它意味着更容易去做创新,从而带来更大的社会协同效应 。
03
今年7月中旬公布的阿里财报显示,阿里巴巴上市公司所涉及的6大块业务中,增长最快是阿里云,年收入破400亿元,同比增长62% 。
事实上,近年来,马云、张勇不断向外界透露,阿里不是电商公司,而是大数据驱动下的科技公司,是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公司 。工业时代的基础设施是“石油、引擎”,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就是数字化支持服务 。
张建锋曾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产要素,云智能是新基础设施,这种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的定位,首先是在阿里巴巴内部完成的 。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阿里巴巴核心系统在2019年双11前已经实现了全面上云,这既标志着阿里云在核心处理能力上已经足以完胜阿里巴巴这样一家万亿美元数字经济体的信息化要求,同样也意味着阿里云还会继续深入参与到阿里几乎每一条业务的变革中 。
刚刚发布的讯犀“新制造”平台,是淘系电商深入制造业,实现供销一体的前奏,其中阿里云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
2017年,阿里云就在广东建设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根据企业需求与场景,深度再造ET工业大脑 。
2018年,阿里巴巴淘工厂联手阿里云LOT团队走进车间,通过部署LOT设备数字化改造服装厂,同年,阿里发布ET工业大脑开放平台,目前,阿里云已经帮助了数十个行业的数百家企业完成了数字化改造 。
阿里云已经打通了所有阿里系的服务,制造端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只是其一,“小蛮驴”物流机器人就是成长在阿里核心商业这个巨大试验场上的新物种,改造末端物流配送,降本增效是阿里云发挥自身拓展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