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上市,中通打响快递头牌捍卫战

作为“通达系”中唯一在美股上市的物流企业,中通的一举一动都颇受关注 。近日,中通快递以高盛为保荐人,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 。至此,此前用一句“不予置评”回复外界的中通,终于让这个悬念落了地 。
就回归这件事来看,中通此次回归原因复杂 。从外部环境来说,中 美贸易摩擦持续影响下,中概股普遍遭遇低估,而国内资本市场环境在变好,回归是大势所趋;就竞争因素来看,近年来中通虽然多次拿下快递第一名,但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仍然不容忽视 。
对于中通而言,在快递业的垂直整合时代,要想继续稳坐第一,就必须加快募资步伐,以争取先机 。不过在竞争激烈的快递市场,在上市之后,中通能否继续保住“头牌”,仍然充满未知 。
回归背后的考量
9月11日中通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近日正式开启上市聆讯,这也是中通在时隔四年之后的再次上市 。相较在美股上市之初(2016年10月27日)的市值仅有121.21亿美元,四年后中通的市值已经达到了(2020年9月14日)248亿美元,五年实现了市值实现了同比翻番 。
【二次上市,中通打响快递头牌捍卫战】事实上,中通在美股市值暴涨的同时,其在国内快递市场的市场份额也在急速攀升 。根据中通公开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19年,中通实现连续四年市场份额第一的同时,其市场份额还在继续扩大 。截止2020年6月30日,中通快递的市场份额已经从五年前的14.4%上升目前的21.5%,其头部地位进一步增强 。
除了市场份额第一,中通在“通达系”中净利润也是首屈一指 。根据中通公开的财报数据披露,2019年中通快递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56.71亿元,实现了同比29.2%的增长,赚钱能力直逼顺丰 。从包裹量来看,其包裹量在去年达到了121亿个,创造了一项新的包裹记录 。
从内部的各方面数据来看,中通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 。不过,从外部环境来看,中通面临的挑战却仍然不小 。
一方面,国内各家头部快递公司加大了市场份额争夺,价格战长期影响增强 。与此同时,快递业的数字化改造在加快,这些都迫使中通加快上市速度;另一方面,中 美贸易摩擦之下,美股资本市场的风险在加大,选择回归港股能够帮助中通寻到了一个“避风港”,让中通不至于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另外,相比估值较低的美股市场,显然国内港股市场的高估值对中通吸引力更大 。
于中通而言,这次港股二次上市,短期内无疑会迅速地扩大中通的资金储备,为今后2-3年的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纳入港股通后还能够进一步吸引内地资金,继续扩大这一优势,所募集的资金通过投入建设,也能够帮助中通进一步巩固头部优势 。
巩固头部优势
根据中通招股说明书披露的用途来看,中通此次募资主要用于四个方面:第一,用于基础设施及产能发展;第二,赋能网络伙伴及加强网络稳定性;第三,用于投资物流生态圈;第四,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
从其募资用途来看,前三个都是围绕着中通的物流快递周边布局的,这些措施正是为了加强其头部优势而进行的 。正如前文所言,中通一直以来的优势,是其规模和成本优势,而成本和规模是中通市场竞争力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
拿规模来说,中通从2016年起,就已经在市场上建立起了规模优势 。比如,从2016年的44.98亿包裹量到2019年的121亿包裹量,而这种规模体量的背后,离不开中通一系列的成本控制手段 。
中通是行业里面率先推出“中转直营化”的公司,通过将中转该直营将原来外包的中转效率无法保障的问题彻底解决,同时继续将派送、揽件等外包给其他公司,在保证物流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其物流成本 。正是通过“中转直营”的改造,让中通在“通达系”中有了“后发先至”的成本比较优势,由此奠定了领先行业的规模和市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