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急了

近十年来,关于电商平台间的“二选一”纷争不断 。这一次,是唯品会和爱库存 。
9月14日爱库存在官方微博公开表示,已在9月11日通过邮递的形式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四家机构提交实名举报唯品会 。
爱库存方面称,自从2020年9月3日发出了《关于抵制唯品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声明》后,唯品会变本加厉、强迫更多商家“二选一”,受影响商家数量已从8月初的100多家增加至400多家 。
在去库存和特卖的电商市场,唯品会是行业老大哥,而爱库存则是不容小觑的后起之秀 。近些年来,唯品会优势“特卖”领域被爱库存们以微商带货小B端模式杀入,特卖市场被进一步挤压 。
对唯品会而言,2020年的重大利好是品牌商高起的库存,长达半年的疫情使得多数服饰穿戴品品牌商堆积了大量的库存,这给唯品会供应链端的丰富及采取更大的折扣方面带来契机 。
但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平台之间的库存争夺战 。
库存红利之争,唯品会为何急于“二选一”
后疫情时代更趋于理性消费、线上消费的习惯变化,也让用户进一步强化对特卖模式和折扣好货的青睐度 。
唯品会董事长兼CEO沈亚认为,折扣零售本身具有抗周期性,在目前疫情控制情况有所好转,给服饰零售带来了喘息的空间 。
唯品会第一季度财报,营收同比下降11.7%至188亿元;归属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1.5%至6.9亿元,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降 。相比之下,唯品会二季度的财报表现证实了“服饰需求的回暖”,进一步加大了其对库存特卖的信心 。
沈亚表示,疫情之后,整个行业的库存加大,供应商也愿意给出更好的货品和更低的折扣 。这个红利最起码到今年年底,货品巨大 。
换言之,库存红利下的特卖模式成为了唯品会押注的盈利王牌,也成了唯品会和爱库存二选一的导火索 。
于2017年成立的爱库存隶属于上海众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库存电商平台,通过S2b2C模式,上游打通品牌方的库存API、为品牌方优化库存管理,下游服务分销 。
都是以品牌库存尾货为卖点,从模式上看,唯品会与爱库存并不冲突,前者是中心化的电商平台,后者的销售链路则建立于去中心化的小B私域流量 。
但是爱库存所代表的社交电商,却对流量成本飞涨的传统电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
爱库存定位去中心化的品牌特卖平台,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贴身管家式特卖服务 。通过店主这个专属的“个人购物管家”,消费者可以直接被安利购买想要的东西,解决选择困难症 。
2020年,新冠疫情使得“清库存”成了品牌商家的首要任务 。爱库存社交电商新模式下,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在商品终端的触达和价格优势尽显 。
相较于很多线上渠道压账期的痛点,爱库存“5天入驻、7天回款”的政策,也降低了商品的流通成本,可以让品牌商快速回流资金,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此外,爱库存还上线了饷店直播,由店主分享给消费者,来提升店主服务消费者的购买转化 。
数据显示,今年2月,爱库存平台新增用户数量环比增长120% 。
与此同时,爱库存也从为品牌去库存切入到覆盖全品类的全新升级 。据其今年8月公布的数据,平台小企业店主已经突破200万 。
9月7日,唯品会将Slogan从“全球精选,正品特卖”调整为“品牌特卖,就是超值” 。意味着模式虽然还是特卖,但品牌可能会大众化,这意味着两家货品端在品牌特卖上有一定的重叠 。
爱库存所代表的新电商模式,让唯品会的危机感加重 。既然在模式上无法超越,就在货品端围追堵截 。为了更具有规模和折扣优势,重拾市场信心,唯品会想要以量取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