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会成为另一个汽车产业吗?

无人机与汽车、自动驾驶电动车一样,都可以看作是运输工具 。
「通用航空会引领整个自动驾驶的发展,就如同航空技术引领其它工业技术发展是一个道理 。」郭亮说 。
无人机与自动驾驶汽车一样,都是现代交通运输在无人驾驶方向上的探索 。紧盯无人机的不只是大疆等新兴科技公司,还有在汽车领域有着丰富积累的老牌巨头 。畅销汽车品牌吉利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就把目光瞄向了无人机 。
通用航空产业涉及 70 多个学科和工业领域,如果说,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被用于各种业务场景,那么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更加广阔 。
至少从技术发展上来看,吉利科技旗下沃飞长空总裁、首席科学家郭亮认为,无人机的自动驾驶技术会引领汽车的无人驾驶,这个速度最终会比汽车快 3~5 年 。
前不久,沃飞长空在成都发布了新款无人机和「通航战略」 。通用航空指的是,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 。比如在农业、电力巡检等产业场景中的应用 。郭亮坚信,无论在陆地还是天空,未来都是属于自动驾驶的 。
郭亮说,未来整个通用航空领域,90% 的业务其实可以用自动驾驶替代完成,「有可能是无人机,也有可能是自动驾驶的载人飞行器」 。
至于另外 10%,他觉得属于娱乐飞行和体育飞行,「就像赛车一样,有人喜欢手动挡,体验驾驶的感觉 。但这在 10 年之后,可能会显得很』复古』」 。
低空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沃飞长空其实来自于两家公司的合并 。傲势此前是一家诞生于成都的工业级无人机公司,太力是一家源自美国的航空器研发公司 。两者在被吉利科技集团收购之后,完成了融合 。
郭亮认为,包括傲势在内的工业级无人机代表着「当下」,而包括太力在内的载人飞行器则代表着未来城市出行的终极方向 。
在发布会上,沃飞长空发布的新款无人机:傲势 XC25 最大载重为 6kg,控制半径达 50km,续航时间可以达到 6 小时 。
6 小时的续航时间,让大面积的测绘应用、长时间的安防巡查都不再是天方夜谈 。例如,无需多次飞行,一次即可完成大面积的全新地貌测绘;在安防应用中,也可长时间留空,全程跟进重大赛事、活动的开展,避免出现巡检空隙等 。
实际上,工业无人机市场在过去几年间飞速发展,成为无人机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预计其 2023 年的市场份额将超过消费级无人机 。《2019 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预测,2025 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700 亿美元,而中国的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将达到 400 亿,其中农林植保约 200 亿,安防市场 150 亿,电力巡检 50 亿 。
据悉,无人机行业目前的投入产出比高达 1:10,产业的就业带动比为 1:12 。强劲的增长潜力,带动了国内和跨国并购的兴起 。美国、欧洲和亚洲公司,开始在系统和服务领域展开全球竞争 。例如,除了收购太力和傲势,吉利科技集团此前还与戴姆勒一同投资了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 Volocopter 。
市场潜力大,竞争更大,郭亮坦言,在智能、数字化时代,相比于产品设计,解决方案可能更为重要 。好的产品需要精化与用户、合作伙伴相关的所有连接点,比如更灵活的使用模式、租赁模式的服务方式等 。
「不要小看技术的发展」
吉利科技集团并不是第一批在无人机领域布局的巨头企业 。早在 2018 年,饿了么、京东物流就已经在无人机配送上开始了落地 。其中,京东物流在江苏宿迁、陕西西安、韩城等 30 多个地方实现了无人机的试运营 。
如果翻开地图,查看他们试运营所在的地点,会发现都是在乡村或者郊区 。无人机如果想从郊区真正进入城市,还需解决要很多空域、航线以及安全性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