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孩子一个强健的心理世界

推荐阅读
???
??????????????????????????E????

今年7月初,丰台区,一位刚参加完中考的十六岁少年从自家住的21层楼的窗口跳了下来,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自杀低龄化并非危言耸听
前不久,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在北京结束,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自杀正在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令与会专家震惊的另一个情况是青少年自杀呈明显低龄化趋势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正值人生花季的孩子失去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期盼,进而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与留恋?
一位资深教师认为,这个成人包括孩子的老师、家长,其中,家长是最重要的原因 。
家长过高的期望可能成为无形的杀手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发展到了极点 。很多家长都为孩子规划出了美好蓝图、名牌大学、出国留学 。这种气氛下,学习成绩的好坏似乎成了评价孩子的惟一标准 。
在区重点中学读初二的丽丽是学校里颇有名气的“小作家”,上小学的时候,丽丽就获得了全国作文比赛的三等奖,上了中学以后,丽丽学习更努力了 。就是这样一个老师、父母眼中的好学生、乖乖女竟然在一篇作文中写道,至少对我来讲是这样 。活着,就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升学,而升学又意味着你有了参加新一轮考试的资格 。
【怎么给孩子一个强健的心理世界】丽丽的脸上总带着与年龄不相符的一份忧郁,她说,总怕自己的成绩掉下来,所以经常感到紧张、惶恐,这种心理从初一时就有了 。丽丽被“万一考砸了,我该怎么办”的问号逼得心情抑郁 。
沉重的学业负担、过高的期望不仅使孩子失去了追求知识的快乐,更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而“过大的压力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观点已被很多专家所证实 。
当家长们把过高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很少会对孩子的心理状况给予关注 。一位初中生的母亲本身就是搞教育的,这样一位母亲却表示,她刚在学校里劝导完学生的家长不要逼孩子太甚,回到家里却又告诫自己的儿子必须努力学习,否则别无出路 。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上一篇下一篇家长无时无刻地念叨着学习不好就没有出路,潜移默化中,一些孩子产生了“学习不好就没有活路”的想法 。一旦这种想法发展到极端,后果不堪设想,自杀的青少年中,绝大部分孩子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把“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作为人生的理想呢?雨果说过 。在教育子女方面,做家长的切忌一味高标准、严要求,最好从自身做起,多一点平常心,使孩子正确面对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 。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使很多孩子不堪一击
一位初三的男生因为父亲把游戏机藏起来而郁郁寡欢,虽然母亲一再劝解,但他仍不能释怀,当天晚上,这位男生上吊自杀 。他在遗书中写道:“我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留恋,但你们把我逼上了绝路 。”
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仅因家长不让玩游戏机这点琐事就认定:“你们把我逼上了绝路”,究其原因,是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
我国的一位教育家曾指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甚至无视他人的利益和感受 。
在独生子女日渐增多的今天,家长们在尽其所能地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正常的德育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 。加上在“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下,孩子得到的是来自两代人的几近完美的照顾 。由于自小就在家庭里是中心,很多孩子渐渐形成了“一切以我为主”的价值取向 。遇到事情,只要“我高兴”就好,说一不二,我行我素,习惯于旁人对自己众星捧月 。生活中稍有挫折(比如受到师长的批评、某个要求未被满足,某件事没能达到理想目标等),就会产生失意、孤寂、烦躁等情绪,进而造成行为的失控 。心理学家们早就发现 。对这些情况,做家长的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