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亿支吸管的生死寓意:“限塑令”在升级 厂商在观望( 二 )


全国最大的吸管生产商,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童公司”)的主要市场就在欧洲,因此在应对禁塑令方面早有布局 。双童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向采访人员透露,如今,可降解吸管已经占到双童业务的70%以上,六个吸管生产车间中仅保留一个车间做塑料吸管 。“大量的设备今年都被淘汰掉了,生产线都更新了 。”
楼仲平向采访人员介绍,以欧洲市场为例,作为塑料吸管的替代品,纸吸管占到50%以上,以PLA吸管为代表的生物降解塑料吸管大概占了20%~30%,剩余为可循环吸管,如不锈钢、玻璃、植物茎秆类的吸管 。
“国内的情况目前我们还不可知,现在整个国内市场处在一个调研和试探的过程当中,在了解受众的选择 。”楼仲平推测,目前来讲,可能也会跟国外的情况相似,偏向于纸吸管,因为纸吸管看起来会觉得环保,而生物塑料吸管在外观上和塑料几乎一致 。
供应链中上游的企业能感受到,下游市场在观望的同时,已经有所行动了 。
通常,在正式建立合作意向之前,下游的商家会在选品阶段收集不同厂家的吸管样品,看哪一种更适合自己的饮品,一旦市场需要,他们就会找到相应的供应商来下单 。
双童公司总经理李二桥告诉采访人员,8月初以来,打样的客户增速非常明显,多集中在餐饮连锁企业,尤其是奶茶行业,还有一些给酒店做定制吸管 。
张勇军同样表示,现在每天都有前来采样的客人,但真正拿货的比例不是很多 。“大家都在观望做准备,并不清楚市面上到底需要多少 。”
主要从事茶饮品牌包材生意的遵道包装创始人罗良山向采访人员表示:“现在很多品牌都尝试性地拿一两箱到门店,全面推广的前奏已经开始了 。”
纸吸管与PLA吸管
对吸管依赖最重的饮品领域,咖啡店和茶饮店倾向的吸管性能不同,在选择塑料吸管替代品上,也会各取所需 。
楼仲平介绍,星巴克最粗的吸管是8mm,适合纸吸管,而茶饮中含有珍珠等颗粒物,使用的吸管通常为12mm,一是纸吸管如果要做得很粗,价格会很贵;二是纸吸管放到热饮里泡容易变软 。“根据我们现在所接到的一些反馈,奶茶店可能最终会选择PLA吸管 。”
奈雪的茶是遵道包装的股东之一,他们从去年开始便联合推出PLA吸管,并在奈雪个别的门店试用,但从反馈的结果来看,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PLA吸管和塑料吸管的成本相差了四五倍 。李二桥告诉采访人员,PLA原材料2018年底的价格在2万元/吨,最近涨至3.5万元/吨,原料再经过改性后的价格将近4.1万元/吨,而普通PP塑料(聚丙烯)的价格在8000元/吨 。
据了解,目前PLA原材料“成本虚高”的原因在于,PLA的生产对技术要求较高,当前主要从国外进口,货源不太稳定,供应短缺 。但李二桥相信,随着国内各大PLA材料厂家都在筹备这个项目,供应会逐渐得到缓解,价格也会回落 。
罗良山表示,他一直在关注源头厂家新的动向,比如安徽丰原集团,已经突破了由美国垄断的技术壁垒 。该集团官网显示,目前集团正在安徽的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玉米—乳酸—丙交酯—聚乳酸的全产业链加工线,并加快复制聚乳酸产能,在5年内产量要达到100万吨/年 。
8月,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等四家协会发出《关于共同做好塑料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倡议书》,其中提到,加快相关标准研制,完善有关塑料再生利用标准体系,发布《可降解塑料的分类与标识要求指南》及再生塑料系列标准 。
然而,罗良山指出,在可降解塑料国家标准出台之前,生产商很难去向下游商家推广,纸吸管会是禁塑令实施前后这一“过渡期”更安全的选择 。“品牌出于安全起见肯定是先过渡用纸吸管,为了迎合限塑令,预计到明年上半年,纸吸管会有一个小高潮,等到国标出来以后,PLA等生物塑料吸管会迅速占领市场,我觉得有个博弈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