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亿支吸管的生死寓意:“限塑令”在升级 厂商在观望( 四 )


受国外疫情影响,在周围一片兜售机器的萧条景象下,原材料全部从欧洲进口、只做高端产品的丁志朋来自海外的订单源源不断,为了保证工厂24小时不停机,员工三班轮换,纸吸管日产量约200万支 。
为了应对国内市场的需求,丁志朋已经投入了近1000万元做准备工作,用于设备添加、厂房装修、人员招聘和原材料的周转 。他预计,年底之前,国内的吸管业务最起码也要提高到40%左右 。
在民间环保机构摆脱塑缚项目专员卢蔚祯看来,2008年只针对塑料袋的“限塑令”范围太窄,而今年的“升级版限塑令”涉及各种塑料制品,意味着全面铺开治理塑料问题 。
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分地域执行禁限塑任务 。
7月,九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份于8月中旬前出台省级实施方案 。据统计,目前约有20多个省、直辖市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
“如果说‘实施意见’是指南针,那么‘实施方案’就是路线图 。”卢蔚祯表示,相较于《意见》,这些方案更严格、更具体,有的实施方案时间线更提前,并且有《意见》中没有提及的内容,针对各地方现状和特色有的放矢 。
“每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不一样,罚款金额和处罚的方式可能也会不一样 。这就要看具体地方要怎么去执行这个政策 。”卢蔚祯指出,上海市的实施方案比国家限塑令文件更加细化,明确了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以及领导班子的责任分工情况 。
“任何一项政策都有它的灰色地带 。”从执行力度的角度出发,楼仲平认为,监管毕竟还是会有漏洞,比如小的餐饮店,未必愿意用3倍、5倍的价格来承担可降解产品 。另外,地方会有保护,最终还要看执法层面能不能全面推动 。“如果像2008年禁塑料袋的效果,基本上就是走走过场,到后面还是不了了之 。”
楼仲平对采访人员分析,国内的禁塑料吸管政策并不是“一刀切”,除餐饮企业外,市场流通不禁,意味着家庭消费没问题,超市里照样卖 。另外,工业配套吸管,如牛奶制品上的U形管也不受影响 。“塑料吸管在可预见的三五年里是不可能消失的 。”
“塑料吸管消耗量只占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它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不是说它占比小就不去管理 。”卢蔚祯说,就算禁止了塑料吸管,但可能总体上塑料污染治理的效果并不会特别明显,这是个“五年计划”,要等五年后,各种产品都开始禁止或者限制之后才有答案 。
抛开吸管商自身的利益,楼仲平坦言,其实无论是纸吸管还是PLA吸管,从长远来讲都是不可持续的 。相比塑料,纸吸管和PLA吸管的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这也体现在它们比塑料吸管贵3到5倍的成本上 。
“塑料本身没有罪恶,罪恶的是人的使用习惯 。”楼仲平希望公众能认识到,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多用可循环的产品才是环保之道 。
楼仲平说:“我认为国家的禁塑政策在以后的实施过程当中,肯定是多举并用,不能完全靠寻找替代品,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种更环保的生活方式,而不应该是更环保的产品 。”
(应受访者要求,丁志朋为化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460亿支吸管的生死寓意:“限塑令”在升级 厂商在观望】 (责任编辑: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