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为何持续火爆

自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了带有“至正十一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以来,学界对于元青花的研究就拉开了序幕 。元青花代表了当时的时代审美以及瓷器生产的最 高水平,加之出土量少,深受收藏界推崇喜爱 。

元青花为何持续火爆

文章插图
元青花的仿品由于是新作,釉面火光还没散去,观感浮躁、上手不柔,更没有真品那种稳重、老旧感 。釉色有的偏白,积釉处太绿,整体釉面没有自然使用痕迹 。现代窑炉条件好,没有过去因窑漏风,导致釉面出现缩釉的暇疵 。而仿品器表所看到的缩釉 (也称鬃眼)是人为扎的眼,很不自然 。有些赝品仿出土器釉面有大块伪浸,有的釉面粘上很多类似出海的浮物仿海捞瓷 。现在仿品多用电、气烧窑,气泡相对均匀,没有层次感 。有些仿品在口沿上人为制造老旧暴釉现象,但漏釉处,可见釉层稀薄的现代工艺 。
青花瓷历经了气势磅礴的元青花、空 前繁荣的明青花、缤纷艳丽的清青花,无论是专 供宫廷使用的官窑青花瓷,还是以商品为目的的民窑青花瓷,在纹饰的装饰和选择上,各领风。
元青花为何持续火爆

文章插图
近30年来,跟着国内外研讨、保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 。与此同时,今世景德镇瓷器制造业对拷贝元青花的热心也日积月累,各种元青花的拷贝品不断面世,并由最初的等级低商品逐步向高 级仿品开展 。那些高仿品,其报价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
1952年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波谱博士发表了《14世纪的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所藏一组中国瓷器》一文,1956年又发表了《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国瓷器》,他以一对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为标准器,对照土耳其和伊朗博物馆收藏的几十件与之风格相近的中国瓷器,将所有具有象耳瓶风格的青花瓷定为14世纪青花瓷,从此元青花受到全世界中国古陶瓷学者的重视和公认 。霍布森和波谱的历史功绩永不可没 。他们是全世界元青花研究的开拓者和先驱 。
元青花为何持续火爆

文章插图
“至正型”瓷器被视为元青花标型器,而至正这一元代年号指代的时间只有短短30多年,所以元青花的存世数量少之又少,普遍认为不超过400件,其中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 。
【元青花为何持续火爆】元青花大件器物均采用多段抖接成型工艺,痕迹明显 。从绘画装饰、运笔等工艺上对照分析,高安窖藏元代青花的牡丹纹、龙纹以及青花高足杯纹饰分别由两人以上绘画创作完成 。为我们在今后研究元青花、收藏元青花、鉴别元青花等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