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工艺技艺如何

郏县黄道窑,除了烧制白釉、黄釉、黑釉瓷外,从唐代起,还利用不同金属氧化物的釉料,成功地掌握了两色釉技术,产品有黑釉蓝斑器,或在白釉上施青蓝斑彩,形成了此窑产品的独特风格 。特别从晚唐开始,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内乡大窑店窑和禹州赵家门窑,出现的“雨丝状”的窑变斑彩更为宋钧窑变工艺开创了先河,故有人称这种窑变斑为“唐钧” 。钧瓷数百年之盛烧不衰,有其独特的工艺特征和风格,钧瓷的窑变艺术更技高一筹,有着极高声誉 。钧瓷铜红釉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

钧窑工艺技艺如何

文章插图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 40 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 。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 “ 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 ”。
元代钧瓷一般色泽亮丽,胎土较粗松,釉水流动感强且釉水厚重,多有垂釉现象,釉面开片大,气泡多,棕眼较多,而且窑变多为人为点、刷形成,施釉不到底,底心露胎且多有乳状突起 。
钧窑工艺技艺如何

文章插图
元朝统治时期,北方定窑、耀州窑已经走向衰弱,钧窑和磁州窑则继续发展 。元代钧窑系的烧造仍在河南禹县,这时期钧瓷的影响比宋朝还大,烧钧瓷的窑口在河南广有分布,河北、陕西也有,形成了一个钧窑体系 。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子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略粗,有大气泡和棕眼 。颜色一般是月白色后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 。釉厚,自然垂釉多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 色或浅褐色胎 。
唐代鲁山窑单从外观上看也好像是对于后来的天青紫红斑釉有过一定的启发作用,但是无论在釉料成分和烧制工艺上,二者均大相径 。前者是用含有铁、钛成分的色釉人为点彩、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后者则是釉内含有铁、铜两种成分在还原气氛中自然形成的 。如此不同成分和工艺得出的两种效果,而用一个笼统的“钧”字命名很容易使钧窑的概念混淆不清 。
钧窑工艺技艺如何

文章插图
钧窑除了生产钧釉瓷器,还生产较多的青釉器物,质量精细,釉色纯净,透明性很高,玻璃质感强,通体不满大小不等的开片 。其釉色以青色为主,较橄榄绿而浅,似翠绿而深,正如《南窑笔记》所描述:“釉水葱茜肥厚,光彩夺目”,颇似明代文献“青若葱翠色”之描述 。
【钧窑工艺技艺如何】钧瓷价值很高,于是在环境相对稳定的南方,便开始出现了仿钧瓷 。到了明清以后各大窑系仿钧之风,也就日益兴盛 。在仿瓷瓷中偶尔也会出现珍品,但它叫是不如真钧 。清朝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关于“仿钧”时说“ ……制有佳者,但不耐用耳……”,清朝《南窑笔记》有提到仿瓷时说“胎骨轻脆,不堪鉴赏” 。这些都简要地道出了真钧的仿钧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