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秒钟妈妈息怒纪律法则( 二 )


”这样你既发泄了自己的怒气 , 又不会令孩子觉得受了伤害和侮辱 。
冷静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解决问题 , 而且更容易让孩子听你的话 。
面对一个大喊大叫的妈妈 , 孩子更多注意的是妈妈怒

12 3
不要给孩子消极暗示
和孩子说话的艺术



气冲天的状态 , 而根本听不到她到底喊了些什么!
20~30秒:情势评估
用几秒钟时间想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这对你非常重要 。
我听过一个朋友的故事:
她2岁的儿子有一次用紫色的水彩笔在客厅中间画了一条粗粗的线 。这条线穿过朋友心爱的地毯 , 爬过她刚刚洗干净的沙发罩 。“我当时气极了 , 盛怒之下甚至撅断了儿子的笔 。”朋友回忆说 , “而孩子当时看我的眼神却充满了惊讶和无辜 , 似乎根本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这么生气 。”事情过后很久这位母亲才发现 , 儿子当时之所以那样做是在模仿他刚看完的图画书——《我有一支紫蜡笔》 。
在小男孩看来 , 他所做的是一件非常有创意的事 。“我当时要能冷静地想想就能早发现这个事实了 。“朋友后悔无比 。
早发现这个事实当然并不能挽救漂亮的地毯 , 但却能完全改变你看问题的角度 。
可是怎么能够让自己的头脑保持足够清醒 , 来对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呢?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场面:你无意中发现孩子在撒谎 。
那一刻你的第一反应是:这已经是他第4次撒谎了 , 随后你想到他今后会成为一个不诚实的孩子 , 他会习惯于欺骗和编造 , 他长大了会因此遭人唾弃……你越想越生气 , 越生气想得越多 , 终于你抬手给了孩子一巴掌 。
所以 , 你一定努力使自己只考虑事情本身 , 而不要去想孩子过去做过些什么或者将来会有什么影响 , 这样做只能让怒火越烧越高 。
除了冷静地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你还要弄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比如 , 一个3岁的孩子开始蛮不讲理地吵闹有时只是因为他觉得饿了 , 而6岁的孩子拒绝吃早餐可能是因为他昨天晚上睡得不够 。在这样的情况下 , 你应该问问自己该做些什么来防止同样情况再次发生——比如尝试调整一下孩子的作息时间 , 而不是对孩子严厉地训斥——“我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其实对小孩子来说 , 有的事情你说一百遍也不管用 , 你需要重复 , 再重复 。
30~40秒:对孩子说什么?
“我数到三 , 你把手里的东西放下!”“不许在墙上画画 。”类似这样的话 , 不管你说得再声色俱厉 , 其作用也只是让孩子觉得他被迫做了什么 , 而无法让他学会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所以 , 更有效些的方式是告诉孩子你为什么不允许他那样做以及他那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比如彩笔在墙上画的道子就再也擦不掉了 。
解释缘由的时候 , 你的语言要尽量简洁——孩子越小 , 你就要说得越简单 。你要蹲下来 , 平视孩子的眼睛 。孩子除了需要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 , 他还得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我们一般都不画在墙上 , 而是画在纸上 。”或者是“你不能再吃巧克力了 , 因为你今天已经吃得太多了 。不过你可以吃个苹果 。”
说完这些 , 你就该就此打住 。让这件事这样过去吧 。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 , 简单的话往往容易给他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 而说得太多反而让你想传达的信息变得模糊和容易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