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因素会影响孩子身高

什么因素会影响孩子身高?几乎所有增高悲剧的背后都是家长缺乏相关知识,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体长高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会影响孩子身高?母婴专家指出,家长的“三类误区”延误孩子身高 。
孩子吃得太饱也长不高
专家表示,儿童的身材高矮跟睡眠也有直接关系,人体在23点到凌晨1点会由大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但如果此时人体处于清醒状态,生长激素会停止分泌,所以青少年最好在晚上10点前睡觉 。这样,入睡1小时后正好赶上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 。
另外,许多多家长普遍会犯的错误是总是让孩子吃得过饱,这会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因为人在血糖低的时候,也就是饥饿状态下,会在客观上促进脑垂体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刺激儿童骨骼生长 。所以,小孩吃过饭后,就不要再喂零食了,特别是那些垃圾食品,不但阻止饥饿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还造成儿童性早熟,让孩子彻底成为矮个子 。
要长高还须防性早熟出现
凡青春征象出现在7岁前,或初潮出现在10岁前被认为是性早熟 。专家指出,性早熟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骨龄提前成熟 。医学上,也是通过监测骨龄来判断是否性早熟 。所以,孩子要长高,必须防止性早熟情况出现 。而且性早熟具有蒙蔽性,往往性早熟的孩子比同龄孩子还要高,但生长期肯定结束得早,等家长发现孩子不长个的时候,孩子的骨龄已经成熟了,这时候要增高就已晚了 。所以,孩子最好一年检查一次骨龄,一旦发现骨龄增长过快,就要找原因 。
实用四步助宝宝长高
第一步:科学预测
决定宝宝长高的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外,还与后天的很多因素有关 。出生时新生宝宝一般平均身长50cm左右,出生后的0~6个月,每月平均增长2.5cm,半年内累计增长15cm 。出生后7~12个月,每月平均增长1~1.5cm,半年内累计增长10cm;1岁时宝宝的身长约为出生时的1.5倍,平均达到75cm;出生后第二年,平均年增长10cm 。等到宝宝长到2岁以上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年龄×5+80(cm)”或“年龄×7+70(cm)”(这里的年龄是指周岁)两个公式来粗略计算这一年龄的身高标准值,然后比对自家宝宝测量的实际身高值,对其发育进行简单的判断 。
【推荐阅读】
新生儿拍照会不会伤害眼睛
第二步:营养助长
推动宝宝长高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后天的营养状况,在宝宝的整个发育阶段,充足的营养都非常必要 。以下几种营养元素对宝宝的成长非常重要 。(1)钙:被誉为“生命元素”,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之中,其吸收情况与维生素d的活性密切相关,维生素c也有促进钙质吸收的作用 。对宝宝来讲,含钙较多的食物包括牛奶、酸奶、虾皮、海带、豆腐等 。(2)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固定氧和输送氧,蛋类、菜泥、肝、肉末、大豆制品均含较多的铁元素,给宝宝同时补充维生素c也可以促进铁剂的吸收 。(3)锌:与100多种酶的组成有关,也是dna聚合酶的必需组成部分,谷物、红色肉类、动物肝脏、大白菜、黄豆、白萝卜等都是含锌丰富的食物,因此给宝宝制作美味食物时应注意荤素搭配、粗细协调、营养均衡 。
第三步:有氧锻炼
体育锻炼对宝宝长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其适宜的运动项目也会有所不同 。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进行婴幼儿抚触或专门针对婴儿制定的游泳项目的运动;年龄稍大的宝宝则应以户外行走、做全身肢体伸展性活动为最佳选择,比如跟着妈妈做徒手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球等,这样既能享受阳光,适当锻炼肌肉群的力量,又有助于培养肢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等到宝宝超过3岁以后,就可以引入一些带有技巧性的运动了,如摸高、爬楼梯、双足跳、踢毽子等,以便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以及各种生理机能,使得骨骼、肌肉更加强健,关节、韧带更有弹性,让宝宝长得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