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噪声的危害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噪声的危害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科学噪声的危害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噪声的危害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
2、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 。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
重点难点
重点: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
难点: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乐音和噪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
物质准备:录音机、录有噪声和乐音的音带、笔,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电脑割字)、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等工具和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乐音和噪声
1.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里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
2.让幼儿进行讨论说说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喜欢哪种声音?
3.请幼儿听听小鸟的叫声,说说听这种声音的感觉 。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音乐叫做乐音,把那种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做噪声 。
二、区别乐音和噪声
1.请幼儿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的录音,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 。
2.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声 。听到乐音时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示,听到噪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示 。
3.教师用一种乐器演奏出两种声音,请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为什么同样的乐器,演奏同样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
教师小结:美妙的乐音放大音量后会变成噪声 。所以平时我们要控制音量,不要把乐音变成噪声 。美妙的声音放大后就会影响别人的休息,那样乐音也就会变成噪音 。
三、了解噪声的危害
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噪声?你们喜欢噪声吗?为什么?
四、创造安静的环境
1.噪声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声呢?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 。如在圆形卡片中间画上嘴和手指;在长方形纸上画上睡觉的小朋友,然后插上小木棍做成标牌,在圆形卡片上贴上“静”字等 。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节活动课比较感兴趣,大多数的幼儿能够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幼儿已经对乐音和噪音有了基本的认识 。能够区分乐音和噪音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噪声,如:大声地讲话、发出尖叫声、音乐活动中杂乱的敲击声等,而且劝阻效果甚微 。在我们的生活中,噪声也无处不在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 。
【大班科学噪声的危害教案反思】围绕这个重点,启动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听、用动作表现、用手画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儿充分理解,同时还让幼儿从自己发现中来理解噪声的危害,并共同来参与环保活动,使环境意识深入幼儿的心里 。还使幼儿养成了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