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价格日渐长,天价即将在眼前!

北宋汝窑和高丽青瓷的关系,也记载在1124年由徐兢所著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中 。1123年,以“人船礼物官”身分,随团出使韩国高丽的徐兢,回国之后将他在高丽所见所闻集结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书中指出“翡色香炉”正是他在高丽王宫中所见到最为“精绝”之物 。而其他的青瓷多数相似于“越州古秘色”和“汝州新窑器”,一语道出北宋窑业和高丽青瓷的交流 。

“汝窑”价格日渐长,天价即将在眼前!

文章插图
汝瓷胎质相对来说应该属于疏松并有空洞,这就让我们想到,虽然在当时烧制出了“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釉色做将来”的天青釉,但是作为釉色的牺牲品,胎质疏松则不可能作为“官窑”供奉 。故窑工发明了这具有北宋汝窑造型特点的支烧工艺 。以弥补胎面生烧而缺乏的玻璃光泽的缺点 。同时为了弥补胎质疏松因起的粘合度不好,窑工便把泥胎做的稍厚,以增加瓷器强度 。而一般我们发现的汝瓷,厚度都大约是定瓷的1—2倍,一般都在2—3毫米左右,也有达到3—4毫米左右的 。这到为我们鉴定汝瓷提供了很多简便 。同时,胎质的疏松也解释了在很多文献中所说“轻叩汝瓷,声如磐石”的原因 。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 。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 。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
“汝窑”价格日渐长,天价即将在眼前!

文章插图
汝窑向来以烧制青瓷著称,名冠大江南北,享誉海外,素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谓 。经考证,属于青瓷系列的知名度较高的窑口有越窑、钧窑、耀州窑、官窑、龙泉窑等,虽然各具特色,都有其成功的一面,特别是钧瓷的窑变釉色更是别具风采,但仍属青瓷体系 。古人赞誉“汝窑为魁”自有其依据,在皇权的统摄下,集高手工艺匠师,指派官员督导,采用釉内掺和玛瑙,使玛瑙的结晶体在高温下熔解于釉料之中,产生斑烂光彩于釉内,在阳光照射下霞光四射,柔和玉润,这是任何名窑青瓷无法媲美的 。
汝河东南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宝丰大营清凉寺汝窑遗址(宝丰曾为汝州地域) 。该窑址北距汝州25公 里,总面积110万平 方 米,瓷片和窑具堆积如丘,窑址毗邻交错,遗物丰厚,既有汝瓷,又有钧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考古试掘,就发现了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 。在一个小窑藏坑内,一次出土较完整的各类瓷器20余件,其中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汝瓷盘,粉青釉刻莲花茶盏等,均为汝瓷传世佳品 。其色青翠如脂,润泽似玉,细碎的冰裂纹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被认定为汝瓷传世珍品 。此次开掘揭开了汝官窑口之谜研究的序幕,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陶瓷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
“汝窑”价格日渐长,天价即将在眼前!

文章插图
全球收藏家之中,数日本人对汝窑最为珍爱 。为什么?因为日本人的神道教与中国的早期道教相似,而日本在历史上对中国最为仰慕的时代,亦是唐宋时期 。现在日本人的茶道、花道、香道所用的瓷器,全是唐宋风格的“青瓷”(celadon)而非“青花”(underglazeblue),即使在清末以来的动荡里,日本人对中国明清瓷器兴趣一直不大,他们收集的大宗,主要是青瓷、剔红、书画等 。中国人反而自元朝灭宋之后,渐渐从记忆深处移除了祖上的品味,爱上了来自中东的繁缛花纹 。我们在中学课本上读元世祖的高压政策,四色人等和达鲁花赤,都随政权更迭消失了,但青花取代青瓷的品味,到现在却依然影响着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