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弱智儿童更多关爱

给弱智儿童更多关爱,Baby新闻
--第一军医大学分校二队与广州市海珠区启能学校共建纪实日前,在广州市海珠区启能学校,采访人员目睹了感人的一幕:一队女兵们一出现,弱智儿童们便欢呼地冲上前来,张开双臂拥抱着穿军装的“靓姐姐”们,很快,他们便一对一,或二对一地开始了活动……
这,便是第一军医大学分校二队学员与一弱智儿童学校--广州市海珠区启能学校共建活动日的情景 。人们赞誉道:军医大分校学员们以她们持之以恒的爱心,开启了弱智儿童的智慧,以行动展现了当代军人的真善美 。
【给弱智儿童更多关爱】争取弱智儿童做人的权益 。
在一些人眼里,弱智儿童是“另类”,是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群体,因而歧视他们 。第一军医大学分校二队与广州市海珠区启能学校共建始于1985年9月 。共建之初,学员们便认识到,要想改变社会上对弱智儿童的歧视,首先得让弱智儿童们有做一个正常人的心境;其次则要为他们争取做人的权益 。
8岁弱智儿童伍杰,额头和下巴前突,眼睛细小深陷 。因“要多丑有多丑”,父母在外否认有小孩 。长期被关在家里的小伍性格孤癖,多次扬言要自杀 。学员张谨和白艳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主动亲近她,关心她 。“心中有什么不高兴事,快说给姐姐听听 。”平时,带她逛街,请她吃麦当劳,合影 。跟着,张谨和白艳又来到小伍的家里,找她的父母谈心,使她们改变对孩子的看法 。人们在对学员投来善良的目光的同时,也给丑女投来善良的目光 。
弱智儿童李来福出生时,家中大摆30桌酒席庆贺,后来发现他是弱智儿时,“宝贝”身价陡降 。一次,其父生意失败,硬说是来福带来“晦气”,把他从房间扔到阳台上 。在仇恨中长大的来福成了“小浪子”,放学后常四处游荡不回家 。学员罗莎、伍艳群把他接到了部队,帮他洗澡,并穿上新衣服 。之后她们三次上门做他父亲的思想工作 。她们的真诚终于叩开了来福父亲冰冷的心扉:“你们把我儿子当亲人看待,如果我再抛弃他就不配做父亲了 。”
爱心滋润着弱智儿童们干枯的心田,也架起了社会关爱的桥梁 。16年来,经过学员们的努力争取,先后使37名被遗弃的弱智儿童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28名失学弱智儿童重返学校 。
解放军姐姐开启了我们心智,让我们有了做人的保障 。
残疾人之所以遭到社会排斥,除了人们传统观念作崇外,本身缺乏谋生能力注定了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为此,启发弱智儿童心智,帮助他们提高生存能力便成了第一军医大学分校二队学员们的“中心工作” 。
学员们依据教学大纲和学校老师一起研究,根据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低年级,主要采取玩游戏,在玩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喜好、兴趣;对中年级的学生则教他们唱歌、跳舞、学文化,开展体育活动;对高年级的学生就教他们做些手工艺、做饭洗衣、织毛衣等 。为保证辅导质量,队里选派学习成绩好、辅导能力强的学员每人负责一个学生;对一些特殊生,学员们还制定出不同的帮教措施,进行重点辅导 。六年级乔莹,性格孤癖,从不主动与同学讲话、交往,学习进步不大,学员盛露知道后,主动关心她,回校后又有意识地给她寄信、寄贺卡 。一次,盛露自做了一张精美的卡通人物寄给乔莹,并附了3页多纸的信 。乔莹接信后欣喜若狂,逢人便说姐姐给来信了 。老师因势利导对乔莹说,你不认识更多的字是无法读懂姐姐的信的 。而学员们得知自己的信特别受学生们喜爱后,也就有意识地配合学校的教学内容写信,使学生的训字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学生林洁霞,身体素质较好,上体育课时跑得快 。发现了这一点后,学员队主动与体育老师商量,为林洁霞制定了长期的训练计划,派在家乡参加过省田径赛的学员黄金花协助教学 。3年多后,林洁霞在参加广东省与香港联合举办的残疾人田径赛上,一举夺得女子100米、400米、800米的金、银、铜牌 。更高兴的是,林洁霞还在新光花园酒店找到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