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我国宏观政策空间充足 大宗商品不具备长期上涨基础

_原题为:发改委:我国宏观政策空间充足 大宗商品不具备长期上涨基础
摘要【发改委:我国宏观政策空间充足 大宗商品不具备长期上涨基础】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美国又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 。针对各方面都在热议全球通胀问题,国家发改委回应,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央视财经)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美国又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 。针对各方面都在热议全球通胀问题,国家发改委回应,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
从根本上讲,我国有充足的宏观政策空间,有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韧性、潜力,工农业产能充足、供给充裕,为物价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来讲,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看,一方面,食品和服务在 CPI 中占比高,且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小,近来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服务价格相对稳定是 CPI 平稳运行的“压舱石” 。其中,蔬菜、水果价格季节性变化,猪肉价格随着生猪生产恢复有望逐渐向正常水平回归 。另一方面,我国工业体系庞大、产业链长,工业消费品市场竞争激烈,上游成本向下游传导效应会逐步衰减,预计终端消费品价格受影响较小 。综合判断,今年 CPI 将在比较温和的区间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调控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
相关报道:
招商宏观刘亚欣:大宗商品价格是内外通胀预期一致的基础
核心观点:
通胀成为当前宏观环境和市场的核心变量 。据调查,海外投资者已将通胀视为投资中的首要风险 。与此同时,海内外投资界和学术界针对通胀的争论也愈演愈烈,这本身亦在为通胀造势 。为应对通胀风险,已有三个新兴经济体意外加息 。
大宗商品价格是内外通胀预期一致的基础 。虽然中国与海外的经济恢复节奏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资产配置层面,国内市场也面临着与海外相似的宏观环境变化,即通胀预期的上升和涨价概念的扩散 。国内通胀预期同样升温的原因有二:第一,寰球同此凉热,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较为一致 。第二,大宗商品价格在微观层面向下游涨价的传导加剧了国内通胀预期的扩散 。受以上因素影响,国内外通胀预期显著抬升,这也是A股和美股呈现向价值的同步风格切换的基础 。
市场与央行说的通胀有什么不同?市场机构与海外央行等政策制定者在通胀层面的主要分歧在于持续性 。美联储不认可“大通胀时代”的原因在于认为供给终将恢复,长期通胀预期没有根本性扭转,而“不会提前行动”构成美联储宽松政策取向的保护伞 。
为什么美联储会对长期通胀持保守看法?除了价格本身之外,资本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还是通胀如何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三方面因素仍然可能使得美联储对长期通胀持保守看法,并且不会轻易因通胀而收紧货币政策:一是过去数年美国经济处于长期停滞状态,二是菲利普斯曲线或有所平坦化;三是全球化、技术进步、通胀预期低迷等压制通胀的长期因素目前未见改变 。
以下为正文内容:
厘清通胀迷思
1、通胀成为当前宏观环境和市场的核心变量
海外投资者已将通胀视为投资中的首要风险 。美银美林3月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通胀和央行削减QE超过新冠疫情成为投资者眼中最大的风险;通胀预期处于史上最高,有净93%的受访者预期未来12个月通胀会走高;53%的受访者预期会同时出现高增长和高通胀,这种情况此前只在2011年3月和2016年12月出现过;资产配置方面,这份调查显示当前的市场共识是:看好周期股,对科技股趋于悲观,高配大宗商品、工业、银行、非必需消费类和新兴市场;对于美债收益率,43%受访者表示,如果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达到2%,可能会引发标普500指数出现10%的回调,2.5%的收益率相对而言将使债券比股票更具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