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添加营养的四个误区


【给孩子添加营养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孩子贫血吃含铁食物——其实人体只有将“旧”铁完全耗尽才能吸收“新”铁
孩子过早患上“成人病”,大多与饮食有关 。为此在孩子饮食方面须多下功夫作到膳食平衡 。一个人一天中吃的食物应以谷类为主,其次是蔬菜和水果,然后是鱼、肉、奶和豆类,食品量较少,油类则最少 。
讲膳食平衡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消化吸收 。我们常常认为,我们吃进食物,消化吸收该由胃肠自己来完成 。实际上,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形成各不相同 。如果膳食搭配合理、营养计算正确而没有被消化吸收,则会前功尽弃 。
贫血是我国六大疾病之一,目前少年儿童中有20%患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 。专家经过调查发现,并不是孩子吃含食物少,实际上有些人还摄入过量 。那麽什麽孩子还会贫血呢?这主要是人们不了解铁的吸收特点 。
铁的消化吸收与其它营养素不同,当身体需要铁时才会吸收,不需要时就不吸收 。而且铁在吸收前需将原来剩余的铁消耗掉,新的铁才能补充进来 。没有消耗,吃进去的铁也吸收不了,因此身体里还是缺铁 。他的原理有点像充电电池,不将残存的电放掉,就不能充电完全 。如何将铁消耗掉呢?那就是适量的运动 。
家长对营养的错误认识及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孩子,孩子的不良嗜好家长若听之任之,那麽下一代将成为饮食不合理的一代,他们又不会影响他们的后代 。为了真正对孩子负责请家长们注意 。
误区二:身体缺什麽就补什麽——爱吃啥就是身体缺啥
有的家长人孩子爱吃什麽就是身体缺什麽,尽管让他去吃 。如有的孩子爱吃肥肉,家长以为孩子缺油就满足他的要求 。殊不知孩子爱吃什麽只是饮食习惯问题,而孩子有无良好的饮食习惯则在于家长的影响和培养 。有的家长娇惯孩子,一味迁就孩子,孩子想吃,就给什麽,“让孩子领导父母”,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的毛病,导致孩子营养失调 。
家长最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医生诊断为缺锌、缺钙……孩子缺什麽马上想办法大量补充 。在北京儿童医院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孩子因缺钙得了佝偻病,家长立即给孩子频繁打钙针,可孩子还是消化不好 。到后来发现孩子的两肾完全钙化,生命已无法挽救了 。在医院还经常出现孩子吃维生素过量导致中毒的病例 。可见父母疼爱不当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
误区三:多花钱才能讲营养——什麽有营养吃什麽
在过去食品匮乏的年代,鱼、肉价格高供应少,日常生活中难得吃一次 。现在手头有钱了,做父母的再也不肯让孩子受一点“委曲”,不仅保证大鱼大肉,而且还担心营养不够 。一些家长认为价格高的食品营养价值就高,以致常给孩子买甲鱼吃,甚至买来补品长期服用 。其实食物的营养价值并不能以价格来衡量,有的东西价格高只表明它稀有或加工程度深 。如冬笋的营养价值就远不如胡萝卜 。
有的人认为鸡蛋有营养,一天吃五六个 。据北京市东城区抽样调查,居民平均每天吃两个鸡蛋 。鸡蛋确实营养丰富,尤其是蛋黄中富含卵磷脂,而卵磷脂是大脑的脂质的重要成分,但鸡蛋虽好,也不宜多吃, 专家认为一天吃一个鸡蛋已基本满足需要,因为某一食品营养再好,也不能包括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每日所吃食物还须多样化 。
误区四:洋快餐讲卫生经常吃 ——汉堡包含氧化胆固醇美国已建议中小学生少吃
洋快餐其口味及就餐环境吸引了许多孩子,他们成了那里的常客,无论是节假日还是生日、考试得了高分,他们都爱去吃一顿 。家长也觉得那里卫生比较有保证,不但吃了饭,孩子还可以开心地玩一阵 。